第2956页

更不想成为整个404破产的罪人。

“或许我应该考虑去学企业管理或者经济学……”谢凯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一些东西,心中冒出这样的想法。

如果之前就考虑了这些问题,他不会同意郑宇成提出接手123家濒临破产的国企的。

“难道真准备接手这些企业?”谢建国再次试探谢凯。

他不知道谢凯的真实想法。

原来郑宇成说谢凯要接收这些企业,谢凯的解释是利用这些企业跟红旗机械集团下属子公司进行拆分、兼并、重组,实行股份制,推动股份制改革,最后推向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筹集发展资金。

这样的提议确实很具有操作性。

可这批企业数量太多,涉及的问题也太多,不仅基地管理人员不够,连成本,基地也都难以支撑。

123家企业,退休干部职工,至少十万人起步。

以目前各单位退休职工退休金算,每人每年至少得上千。

这就是上亿了……

“如果他们同意这些条件,可以把123家企业全部接手。当然,不能按照原来想的那样一次全部接手,分批接手。最多一次十来家,分几批完成。前期投资部分,在前期投资的企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再接手第二批企业……利用前期投资获得的利润来投资其他单位,而不是一直用基地的资金来输血,否则,基地会被这些企业拖死!”

谢凯认真考虑了这些问题后,也就有了方案。

他以前不是高层管理,只是基层技术人员,可也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网上看过无数案例。

加上这些年对基地发展都有谢凯的插手,谢凯自然了解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并在解决生存问题得到发展。

整个基地管理层在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跟独到的见解。

无论是谢建国还是孙玉成,都了解他们如何才能更好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