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寒暄后,中方直接把苏联代表团安排到招待所。
“爸,苏联人来干什么?有啥目的?不是交付安-22全套技术这样简单吧?”
谢凯找了个机会问自己老爹。
谢建国看周围没人,才小声对谢凯说道:“苏联人这次是来寻求技术合作。之前超-7a战机传感器不是出问题了吗?苏联人回去全面检查,发现装配在苏-27、米格-29上的传感器都有同样的问题。他们希望跟我们合作,我们提供原材料和技术,他们提供加工技术……并且双方共同出人研究更先进的,我们出资金,成果双方共同拥有。”
谢建国的话,让谢凯有些意外,又觉得属于意料之中的事。
前几天,他们还讨论过,苏联人是否会从国内引进传感器呢。
没想到苏联人这么快就来了,还是由航空工业部负责人米沙维奇夫基斯亲自带队。
了解苏联人来意后,谢凯更有把握说服苏联人,让他们的安-124帮404运输超-7a整机跟全部零配件到伊拉克。
苏联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不会拒绝向全世界展示他们庞大航空制造实力的机会。
谢凯直接找返回404基地,跟郑宇成和汪贵林等人商量这事。
汪贵林听谢凯说明情况后,觉得谢凯的提议可行。
又不是要苏联一架安124,只让他们提供大型运输机帮404把超-7a战机跟零配件运输到伊拉克,以安-124巨大的运输能力,根本不需要跑几趟。
“借苏联运输机运送战机跟零部件到伊拉克,肯定要付费,哪怕仅仅是燃油费……苏联不可能免费帮我们运输的。”谢凯对所有人说道。
郑宇成一听要给钱,眉头紧锁,显然不想掏钱。
航空运输成本本来高,从国内飞伊拉克执行货运任务,飞一趟少说也得上百万美元。
汪贵林说道,“合同中我们只承担海运成本,现在改为空运,运费比海运要贵几十倍。现在本就缺钱,空运的这笔钱可以搞不少实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