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8页

季米诺夫点了点头,这是他们敢出售这样先进发动机给中国的原因。

可伊夫琴科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呢?

技术给了中国人,中国人也没法整明白,最终还是需要购买的。等到中国人研究出来后,他们拿到中国人提供的研究经费后,又能开发出更先进的发动机了……

“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先生存下去,才能考虑其它。”季米诺夫对着这位马达西奇航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满脸无奈地说道,“伊夫琴科,你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现阶段,中国人技术实力很差,在短时间内即使得到全套技术资料,也无法生产出这样先进的发动机。而他们国内根据这样的发动机设计出大飞机,要生产,业只能从你们手中进口发动机……”

尤里亚夫顺着季米诺夫的意思接着讲下去,“目前安-124的生产订单也很少,我们没有多少订单提供给你们。为了确保拥有研发经费,养活制造工厂,技术出口,是最好的办法……”

他这话很尖锐地指出了马达西奇公司的现状,生存都做不到呢!

贝斯特罗夫跟伊夫琴科两人脸色急剧变化。

靠着卖技术活下去,能活多久?

季米诺夫怕他们吵起,开口说道,“现在失去财政拨款,我们必须获得订单,才能解决目前的处境。”

马达西奇航空制造公司的高管对他的说法,呲之以鼻。

技术一旦卖出去,人家有了技术,谁还会愿意采购?

这完全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你们担心中国人仿制出d-18t发动机,我们将永久失去这些订单,同时,仿制出来的中国人,也会成为我们强劲的竞争对手。”季米诺夫看着贝斯特罗夫跟伊夫琴科两人,“我能理解。不过,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中国人能仿制出来,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发出更先进的发动机呢?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马达西奇都比中国更强……”

一直沉默的博古斯拉耶夫,这时候也开始劝说马达西奇不愿意出口发动机的人,“d-18t发动机的强大推力对安-124来说确实非常不错。不过,在油耗、维护以及使用成本方面,都非常高,寿命也短……必须有技术更先进、消耗更低的新一代发动机,才能让安-124拥有更强竞争力……”

作为安-124总设计师,自然清楚安-124使用的发动机有什么缺陷。

这种发动机作为军用没太大问题,民用方面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