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机会,谁会有不同意见?
一名戴着眼睛的干瘦中年人开口了,“厂长,咱们目前可没有多少经费,向上级申请经费也会被拒绝,之前我们已经申请过几次改型经费都被拒绝了。”
“现在的经费不多,进一步改进运-8的项目,研发经费上级都没同意,引进乌克兰安-22这样的战略运输机,需要的经费可不是一点点。”
安-22这款战略运输机是秦飞现在最需要的,对技术提升有很大作用,却不一定是空军目前需要的。
经费,制约着秦飞的发展。
孙道乾看着众人,“经费确实是个问题。不过,目前谢凯正在乌克兰,他帮咱们搞的安-22……我想要不这样,先到乌克兰跟安东诺夫谈判技术引进,同时在国内向上级申请一部分技术引进经费,再找中信银行贷款。谢凯既然愿意让我们参与,中信银行肯定会同意提供贷款。”
他哪里知道,中信银行不会贷款?
“立即安排这些事情,由我亲自带队去乌克兰,技术团队跟谈判团队今晚就出发。”
机会绝不容许错过,秦飞等这样的机会已经等太久了。
孙道乾见没有人反对,立即拍板决定了。
如果向上级单位申报经费再引进,绝对不是在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
秦飞之所以一直发展不够快,他们认为就是没有404那样的魄力。
这些年通过跟404的不断合作,帮运-10代工生产,积攒了不少家底,现在有了不小的底气,何况404对他们这个项目是支持的。
在秦飞确定要出国后,公司上上下下都忙碌起来,仅一天时间就将消息通知到所有涉及的人员,并向上级主管单位提交出国申请。
他们要出国必须经上级批准,更不用说这一次去的还是乌克兰。
龙耀华得到秦飞出国申请后,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从乌克兰引进苏联放弃十多年的安-22全套生产技术,目前对空军来说并不是很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