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7页

这才是谢凯热衷于跟苏联人各种合作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最不能放弃的。

一旦苏联解体,跟西方国家抢苏联人才,经济不行,基础落后的中国,确实没有多大优势。

只能靠着提前布局。

柳东胜在乌克兰经营了这么长的时间,以他一个人的能力,也没办法跟不同类型工厂的技术骨干接触。

那样的话,目的就太明显了。

谢凯希望在苏联解体前的两年时间内,不断扩大跟苏联的技术合作。

无论是战机还是大型运输机,只要合作,就能接触到苏联的核心技术人员,在了解过程中,就可以确定要哪些人。

只挖最核心的技术骨干,回国后以老带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为国内航空工业培养大量的人才。

苏联解体后几十年,国内航空制造业一直因为人才培养的速度太慢而发展缓慢。

虽然说运20已经搞出来了,可运20最大起飞重量只有220吨,最大载重量只有66吨左右。

最大起飞重量只是220吨级别,而安22最大起飞重量是250吨……

现在是一个好机会,安东诺夫快要活不下去了。

主动向谢凯推销安22的技术,其实就已经开始想要靠着卖技术救命,后面他们什么技术都会卖的。

如果从引进安22技术开始,不断发展,等到原本那个世界运20出来的时候,中国的技术发展虽然不足以搞出安225那样的,至少起飞重量400吨级别的安124,应该问题不大。

为了说服白彦军,谢凯同样是各种理由。

“白叔,安东诺夫设计局曾经想要把安22改成双层客舱的民用飞机,可以载七百名乘员。不过技术难道比较大,没有适合的发动机,加上没钱,以及苏联放弃了这款飞机,最后才不得不放弃。安124重型运输机就是用来代替安22的,两者有不少相同技术……”

安东诺夫忽悠谢凯的话,被谢凯拿来忽悠白彦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