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2页

谢凯清楚,工厂里的那架安-225只是建造完了机体,机翼还没运过来呢。

安东诺夫的生产车间非常庞大,这符合苏联人的一贯风格。

整个生产车间宽度超过百米,长度更是近两百米。

要不然,也没法生产安-225这种长84米、翼展884米、高度达到181米的庞大飞机。

在这工厂里,人显得非常渺小。

在车间里不只是生产安-225,还有一架没有安装机翼的安-124和好几架小型涡桨飞机,也不知道什么型号。

见一个车间里同时装配数种飞机的混乱状况,谢凯有些无语。

连国内飞机生产线,都在谢凯提议下改成了脉动式生产,而不是像苏联人从一开始到装配结束都固定在一个地方。

这样的装配方式效率非常低。

谢凯清楚,西方人的战机生产设计跟生产线不可能向苏联人开放的。

哪怕是大飞机制造工厂生产线也不可能给苏联人看。

1324 想卖安-22?当老子是凯子啊(贺黄金发123大大盟34)

苏联国内也没有像他这种,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人。

谢凯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自己重生在苏联,是否还有机会去力挽狂澜,拯救已经病入膏肓的苏联。

他想过不少次,苏联国内,即使他爹是李刚那样的,估计都没有可能。

苏联绝对不会有郑宇成这样把所有筹码都压在他身上的管理者,而起领导干部不会如同龙耀华等人,给他们那么多的政策。

看着车间里面有不少飞机在装配,却没有多少工人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