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凯的反应跟提出的要求好像都跟这些没有什么关系。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拥有这款战机的生产技术?
借着这款战机在中国实现国产化的过程,来培养中国的航空技术人才队伍?
再一次商量,苏联人还是弄不清楚中方究竟什么目的。
目前情况下,苏联是能多一些订单就多一些订单。
奥列格倒是想得开,“中方即使引进了技术,也不可能完全生产出所有的零部件。别的不说,仅仅材料方面都无法满足苏-27的需求。可以按照中国人的条件,等到发现自己没法搞定时,再求助于我们,主动权就到我们手中了。”
米沙维奇夫斯基虽然同样一脸担忧,见其他人听了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的话都是认同,也没法提出异议,只能保持沉默。
中国的技术,已经不再是原来他们认为的那样了。
当再一次坐在一起时,已经是下午了。
苏联人同意了谢凯提出的要求,并且同意中方在引进苏联的生产技术后,实现国产化及对引进的技术自由改进。不过却对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做出了限制。
他们提出,合同中并不包括发动机技术出口,中方要采购发动机只能采购整机。
原本苏联人以为提出这样的要求后中方不会同意,却没到对方根本没有任何意见,直接同意了。
对交易中对双方的条件都没有谁有异议,合作算是达成了。
谢凯看着对方:“既然现在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没有了分歧,那么,可以谈谈价格了。不知道贵方对出口苏-27战机,心中底价是多少?”
切尔瓦科夫作为苏霍伊系统对外业务部经理,谈判价格的事情乃是他分内之事。
见谢凯询价,当仁不让地说道:“谢,苏-27是世界上最顶级的4代战机,也是西方标准中3代战机最顶级的。性能相对西方三代战机,都有不小的超越。目前国际上这种战机单架售价在4500-6500万美元之间,作为有着传统友谊的双方,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每架48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