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5页

真的问了出来,跟苏联人的合作就彻底没法谈了,对方绝对会立即翻脸,把他从这架尚未起飞的安-225里面丢出去。

阿列克谢对于谢凯的提议还是比较感兴趣,尤其谢凯说的委婉,看了看脸色不好看的航空工业部长跟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他们没有反对,才对谢凯说道,“谢,哪些零部件需要合作生产?作为朋友,为了我们的友谊,米格制造厂可以抽出部分产能帮你们完成生产。”

谢凯心中暗骂,脸上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看着阿列克谢·斐德罗夫,“主要是材料跟机械加工方面,你们的技术比我们更成熟,技术队伍更有经验……当然,所有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完成。验收的时候,同样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才支付加工费……”

他的要求并不过分,苏联人也没有任何意见。

1299 抢苏联的订单交给苏联生产

奥列格这位军事工业委员大佬也不反对了。

就连米沙维奇夫斯基,同样也不表示抗议了。

他们是没有意见了,但是中方人员意见来。

对于从谈发动机交易一直谈到战机零部件加工合作,不论是不了解谢凯的航空工业部部长赵峥,还是王成峰,都觉得诧异,谈判转变太快,他们跟不上。

国内航空制造业本身订单就不足,很多工厂都已经停工。

红旗机械集团掌握着庞大的订单,现在居然把零部件生产交给苏联人,对国内的整个航空工业领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王成峰看着赵峥,希望部长反对。

赵峥同样只能无奈地看着旁边谢凯跟苏联人侃侃而谈,苦着脸对一脸笑容的白彦军问道:“老白,你们怎么回事?国内很多厂都开不起工,大伙吃不起饭,面临破产了。你们既然有订单,生产不了,肯定得优先考虑国内的兄弟单位啊!再说了,你们单位不是一直都采用这种模式,有着大量外协配套单位吗?”

白彦军看了一眼谢凯,心中同样不是个滋味。

谢凯既然谈这事儿,他觉得应该是有理由的,赵峥问,也不能不回答。

“赵副部长,您说的没错。在之前他也没跟我商量过这样跟苏联合作的方案,他具体有什么想法,现在也不知道。当然,他既然提出来,肯定有自己的目的。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整个单位都会支持他。苏联人在航空制造领域,技术比国内强太多了,别的不说,现在乘坐这架安-225就是最明显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