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页

总不能国内民航都是从欧美引进,然后爱国港商回来搞航空,就让他用国产飞机,没有这个道理。

谢凯还真没有这么在意这事儿。

“关于运十,我现在是这样想的。与其我们跟国际上有不少型号,人家都已经获得了很大市场的民航客机竞争,不如先走商务机跟军用这两条路线。”谢凯在这些日子也考虑过。

众人看着谢凯,不明白他为什么又有了这样的想法。

“运十新的一架出来,我们就会向民航总局申请适航许可证。不寻找市场,全靠我们自己支撑着?”汪贵林皱眉问谢凯。

现在经费确实多,问题是项目也多,所有的项目都是越到后面,耗费的资金就越多。

仅仅是把飞盾359系统搬上053舰,就花了超过两千万。

这还只是凑合。

谢凯开口解释,运十出来,在国内会面临跟麦道的竞争;出口?那竞争的机型就更多了。

与其这样,不如先走商务机的路线,继续引进美国发动机。

运十要有足够的竞争力,就必须等到国产发动机跟上。

要不然,美国一卡脖子,不出售发动机,到时候有订单都没法交付。

不能飞的飞机,要来干什么?

“即使这样,也不会太过影响,涡扇8不是已经成功?”

“飞行使用寿命呢?”谢凯问道,“民航客机的竞争力,就在于性价比。如果隔三岔五需要换发动机,不是砸自己的招牌?我们作为市场挑战者,又是比别人晚了几十年,更得谨慎。”

不是谢凯不想卖运十。

而是现在的运十,依然有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