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页

钢铁制造的巨大零部件,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结实。

“你小子怎么来了?”见谢凯过来,沈鸿部长主动开口问道,老人双眼通红,脸上却精神奕奕。

“领导,您这不休息?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谢凯没有说自己为什么来了。

“不看着这台大压机试生产成功,哪里睡得着。这是锻压技术进步的一小步,却是我们国家整体制造实力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领导,一万吨压力的提升,已经不是一小步了。”谢凯无法理解,在这样的大佬眼中,一万吨的锻造压力提升,只是一小步。

国家整体制造实力一大步,确实如此。

沈鸿看着谢凯,笑笑,没说话。

“咦,郑叔跟汪叔也来了?”谢凯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聊下去,扭头一看,不远处的车间大门口,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也来了。

“大压机的事情,他们怎么说?”沈鸿突然问道。

“明年预算15亿经费,我们在嘉峪关那边的铸造基地在正月结束就奠基开工。”谢凯看着沈鸿,“部长,有什么大项目?”

“没有大项目就不能搞?搞工业的人,总希望国家制造实力越强越好不是?咱们是大国,却不是制造大国,更不是制造强国。”老人的语气有些落寞。

“会的,按照目前的速度,等个二三十年,咱们国家就会开始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谢凯肯定地告诉老人,“别的国家,哪家不是发展了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不到40年,咱们国家已经有了这样的工业规模,已经非常不错了。”

虽然不满国内工业技术现状,但是谢凯也清楚,这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甚至,等到苏联解体,全世界,就剩下中国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当年苏联的发展速度可比我们快。”

“没办法啊,人家赶上了好时机,世界经济危机,他们几乎搬空了整个美国;再后来吧,又赶上了二战,德国人一半以上的兵力都用来逼着他们发展工业,再然后,跟美国人扳手腕,争当大哥,国家一切都为军事工业服务……”谢凯知道老人清楚,还是安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