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等大压机投产再生产新的?”胡定国问道。
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技术的,对于这些非常敏感,上学时期,老师们很少介绍这些。
“因为我们缺乏国外那样一直持续不断发展改进的经验!”谢凯站了出来,“同学们,虽然我们国家的制造实力跟国际上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大家也不用灰心。从工业革命之后,国外的工业系统一直在不断发展,到现在超过两百年;而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不到40年……”
众人听着谢凯的话,陷入了沉思。
“有些课,我们必须补足。当我们新中国成立,国外的飞机已经开启了喷气式时代,我们要弯道超车,追赶国际先进,一方面需要学习国外的技术,变成我们的基础,另外一方面,就是持续不断地改型,投入……有些时候,绝对不能为了省事,为了节省经费,就放弃。该补的课,都不能少……”汪贵林让他们参观,也有着这样的意思。
爱尚手机阅读地址:
718 这种情况下更不能因为经费影响大飞机
“旁边就是我们最大的军用运输机,运-8……”欧阳绍修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主动对着这些年轻人介绍运八的情况。
“为什么不用运十做军用运输机?”
“螺旋桨飞机,会不会太慢?”
“这么小,运输量是不是太小了……”
一连串的问题,让欧阳绍修不知道如何回答。
相对国内航空制造业的单位来说,秦飞能搞出运八,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运十虽然比运八大了很多,速度也快很多,问题是这是民航客机,并不适合军用。
别的不说,仅仅是起降对机场跑道的要求,运十这种根本没法在简易机场跑道上起降,野战机场更不要提了。
“国外最大型的军用运输机,是苏联正在生产,尚未服役的安-225,最大起飞重量,超过640吨,机舱内载重250吨,机顶载重150吨,本来是发射暴风雪航天飞机专门研制;其次,苏联在去年巴黎航展、今年英国范登堡国际航展引起世界轰动的安-124,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5吨,最大载货量150吨……而美国,c-5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379吨,最大载重量130吨……”
谢凯的介绍,让一帮人咂舌,震惊不已。
欧阳绍修都觉得谢凯是来砸他们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