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页

要真有这个,三代主战坦克项目的设计工作,早就进展飞快了。

“之前咱们国家坦克发动机发展方面,分为三个阶段,你知道吗?”汪贵林问谢凯。

谢凯茫然地摇头,“我就知道我们国内吧,不管是陆军装备,还是空军装备,更不要说海军装备了,心脏病的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否者,当初也不会想着在蓉城那边搞个发动机厂啊。”

发动机这玩意儿,是整个中国所有领域的硬伤。

697 如此先进的轮式步兵战车,让土包子开开眼(56100)

“目前我们坦克发动机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而1000马力的发动机,就是第三阶段的第一个成果……”汪贵林得意地说道。

“汪叔,您给我说说哪三个阶段呗。”谢凯好奇的不行,奈何汪贵林又开始卖关子。

他也知道,这东西肯定有了,否则稳重的汪贵林不会卖关子。

“第一阶段,就是当初我们引进t54时候做的工作,根据苏联提供的v-54发动机仿制我们自己的发动机,这个在59坦克研制完成时就已经解决;第二阶段,利用我们仿制的型号,也就是你知道的12150l型柴油机的技术,利用机械增压达到750马力,而目前780马力的发动机,也是这个的成果;第三阶段,之前就有计划,可技术难度太大,经验积累不够,进展缓慢,一直到82年,上面提出采用涡轮增压中冷技术改造旧150系列柴油机,开发150hb柴油机,并选定德国b873为赶超对象……”

汪贵林的语速很慢,也很平静。

可这些话,却让谢凯心中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三个阶段,可以说,完全是中国动力系统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最开始国内第一代坦克的59式使用的520马力发动机,逐步提升,580,630,720……一直到现在的780马力,用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

甚至,中国其他的军用车辆使用的发动机,都是通过12150l这种基准发动机研究出来的。

“咱们这发动机,到现在,真不容易……”良久,谢凯才吐出这样一句话。

“至少,现在有了不是?虽然还没法跟国外比,不用求人,不用等嘛。”汪贵林笑着说道。

笑的,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