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页

“这次的反坦克导弹,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过这不是我们对这款单兵反装甲导弹定型的理由。”谢凯在非洲经历了反坦克导弹的实战,谢凯先做出情况介绍。“尤其是这次作战对象是美国48跟法制ax-30这两种落后的坦克,装甲厚度不高,并且不是我们导弹的主要攻击对象……”

“谢凯同志,关于您提供的实战报告与相关数据,我们有一些疑惑……”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问着谢凯,“在报告中,所有导弹都是选择攻顶模式,对于坦克的装甲攻击效果如何,并没有实战数据……”

“确实如此。”谢凯说道,“48毕竟是老坦克,五十年代的东西,随便一发穿甲弹都能轻易报废……即使侧面攻击,都不是问题,48主装甲厚度120毫米,还是均值装装甲……”

谢凯看着问话的人,意思就是好意思问这样的问题么?

即使从主装甲打48,那有什么意义?

120毫米主装甲,随便一发rg都能搞定。

“诸位,我知道大家对于目前取得成果都是非常高兴的。请注意,我们开发的导弹,主要是针对三代坦克,尤其是装备了反应装甲的三代坦克!”谢凯强调着。“苏联t80,美国1,德国豹2等,而不是属于第一代装甲薄弱,行动缓慢的老式坦克。”

众人顿时沉默了。

龙耀华心中也震惊。

他没想到,国内的三代坦克刚开始起步,404已经在研究单兵对付三代坦克的作战武器。

“三代坦克的装甲厚度,可都是六百毫米以上……”龙耀华忍不住开口了。

“首长,矛与盾,是一直相互发展的。盾太厚,矛就得更利;矛锋利了,盾就需要更厚……”谢凯解释着。

人类武器发展,一直都是无法脱离矛与盾的问题。

攻击跟防御,促使世界各国国防装备的发展。

龙耀华无话可说。

就这样听着他们继续讨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