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页

歼十,运二十别指望了,就连运十都无法搞定。

否则运十也不至于大结构件分开锻造,然后进行焊接。

褚国荣有些尴尬,谢凯的问题不好回答。

他们提出这样的方案,有着他们的小算盘。

“即使搞,最少也得搞45万吨的,在国际上,4万吨是一个砍,目前全世界只有苏联,美国,法国能制造这样顶级的重型装备。瑞士有一台,技术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谢凯不希望去走弯路搞对他们的项目没有多大用处的3万吨大压机。

要想发展航空产业,就必须得先搞4万吨以上的大压机。

要弄出图-160白天鹅以及美国b-2那样的先进轰炸机,就必须得65万吨以上的。

曾经谢凯看到过报道,歼-20的整体钛合金框架,以此锻压成型。

那是国产8万吨的模锻机的威力。

压力不够,在锻造的时候即使锻造成型,在后面也会因为材料内部分子间结构里而导致整体框架变形。

否则国内完全没有必要搞8万吨甚至10万吨的大压机。

“45万吨大压机的生产跟设计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褚国荣提醒着谢凯。

他们巴不得一步步地搞上去。

郑宇成可不乐意,“搞45万吨的干啥玩意儿?等运十搞完,我们要搞两百吨以上的大飞机,或者双26的歼九那样的飞机,又得搞一台,浪费钱!”郑宇成再次说道。

他是铁了心,非得搞65万吨的。

如果不是前些日子了解到了这里面的难度有多大,他或许还会想要找华清大学跟二重的人弄八万吨的,非得搞成世界第一才甘心。

“之前你们一直在为这65万吨的大压机努力,沈鸿部长跟我也谈过,虽然困难不小,但是以我们的实力,时间长点也能搞出来的。”郑宇成不想在这上面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