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

经费方面能得到有力补充,技术力量同样可以增强。

“再跟他们谈谈,只要不影响我们的项目,就可以合作。大家看如何?”孙道乾问着众人。

其他人都认同这样的说法。

他们不能为了跟运十项目团队的合作丢掉了目前的主业。

运十技术缺陷众多,到时候大飞机技术没有,小飞机得不到突破,无法向军方交差。

“贵方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多少架?”谢凯在苏兴国提出问题后,问着他们。

运八产量不可能大,从80年定型到现在,五年时间,只生产出来了25架。

空军对这样的飞机,装备也不会太多。

一直到真正的运-9出来,运八装备数量也不过在一百架左右,其中还包括二十多架提供给民航以及出口的飞机。

差不多每年的产量在五架左右。

对于如此庞大的一家飞机生产厂,这数量实在是少得令人尴尬。

“以最大产能,每年可以生产8架左右。”苏兴国在这事情上并不撒谎。

现在几乎是以五架每年的速度进行生产。

一边生产一边改型,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型号飞机的生产。

“也就是说,你们闲置的产能每年为我们提供一架运十的生产都无法做到?”郑宇成问道。

运十目前的状况,一年生产一架也没可能。

但是改型工作,需要很多的实验,样机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