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付主任,这事情咱们清洁工参与到里面也提不出意见,还是让咱回家吧!虽然我很想做出一份贡献。”一名四十多岁小个子中年妇女顶着两个黑眼圈,嗓子发干地说道。

技术开发,跟清洁工有什么关系?

“是啊,咱们搞后勤的在这里熬着也没用。”不仅清洁工,整个车间所有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被要求开动脑筋,提建议。

如此情况下,十多种可行性较高的方案,都被生产验证,比原本他们可以达到的技术标准提高很多,依然无法达到项目团队的要求。

主要是在极限耐工作压力方面无法达到。

“如果能进口,咱们的压力也没这样大了。项目团队只给了我们一个月的时间,从国外进口,从谈判到运输,没有半年如何能搞到?”付新民摇了摇头。

看着整个车间的人都是神情疲惫,满眼血丝,付新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

最终开了口,“这样吧,生产跟技术人员留下,其他的先回家休息。大家回去后,多想想办法,发动家人帮着一起想。”

即使他把后勤人员放回去,依然要求他们发动家人帮着想办法。

哪怕他明知道不会有效果。

聊胜于无不是?

“还在开会?”在清洁工以及库管等后勤工作人员刚离去时,谢建国快步进了车间,“老付,马上组织技术人员跟工作人员,利用细不锈钢丝倾斜45°编织软管,除了内胶层,其他的直接涂在钢丝软管上面,先弄六层钢丝软管……”

他没过多介绍,直接让付新民组织技术人员跟生产人员进行试生产。

甚至都不做技术论证。

“不锈钢丝?多粗的?”陶庆鸿直接开问。

“01、015、015、02各试制一根,都六层,涂胶厚度你们计算一下。”谢建国说道。

“谢总,这样真的能行?”一名三十多岁的技术人员问道,“别到时候咱们又白忙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