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凯倒也不卖关子,认真说道:“很简单,闲置的生产设备跟生产能力投入到民用技术领域开发中来。东风城有着最好的技术人员,最好的设备,最顶级的加工能力!开发民用市场迫切需要的设备,只要选择的产品符合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市场需求,不仅能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同时,利用这些设备的销售带来的利润提升我们的技术实力,支撑军工技术开发……国家没有经费,我们就自己赚经费!”
谢凯的话慷慨激昂,给不少人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不等不靠,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上。
想当年,新中国建立,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老一辈就靠着双手搞出了两弹一星。
艰苦奋斗的精神,早就融入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骨髓里面。
现在,有着远比新中国成立时更好的基础,为什么一定要等国家拨款!
“说得不错,咱搞军工的,就应该有这样拼搏进取的精神!”龙耀华带头给谢凯鼓掌。
就连汪贵林等人,也是开始对谢凯刮目相看。
“首长,我家分房子的事情……”谢凯对于这位还不知道名字的老将军的夸奖,并不感冒,很煞风景地再次提出了要房子的要求。
“小谢同志,你这话,很煞风景啊!”赵兴邦脸上满是苦涩,无奈说道。
这孩子,觉悟咋这么低呢。
“话说的没错,我们搞什么民用领域的机械设备?需要投入多少?”汪贵林皱眉问道。
利用先进而庞大的生产力搞民用机械,太过笼统了。
作为管理人员,希望的是能有可具体执行,有效执行的详细方案,而不是笼统的说法。
笼统的说法,谁都知道,谁都能讲。
上级不是一直都要求各个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社会主义市场需求为向导么?
可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