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德芸书场

德芸大师兄 慎思量 2203 字 9个月前

萧飞有些疑惑,心里隐隐猜到了什么。

「让咱们给盘下来了,原先那家走了以后,这里的房主就找了你婶子,估计是看咱们德芸社的生意好,就问问咱们有没有兴趣给租下来,我和你婶子看着租金挺便宜的就给拿下了。」

这边的面积不大,演出的时候,也只能容纳不到一百人,租金确实不会太贵。

「您租下来是打算……也想着说评书?」

「没错。」

郭德强笑呵呵的,又添置了产业,看上去心情不错。

「咱们德芸社能说单口的人不少,可平时演

出,安排说单口的机会却不多,我就想着把这里租下来,不为了赚钱,就为了能让大家伙有个使活的地方。」

郭德强这话说的倒是不假,就这么一个小园子,全都坐满了也不到一百人,一张票卖50块钱,一个月下来也就够房租,还有演员的份儿钱。

就算是做起来,其实也没多大意思。

不过,郭德强要开这个书馆,也确实不为了赚钱,相声如今算是渐渐火了起来,可郭德强的心思也越来越大了,他不光想复兴相声,还想要复兴传统曲艺。

评书。

郭德强当年最早开蒙学的就是评书,这些年心里也一直放不下。

「师叔,您可得想好了,现在整个京城,能干的下去的书馆也就是康龄轩和宣南,康龄轩的生意勉强维持,宣南书馆还是指着连丽如先生坐镇,您要做书馆的话,我得问问您,您是打算做长,还是打算做短,只为了给后台能说书的演员,找个说书的地方。」

郭德强要开书馆,肯定不是一拍脑袋就定下来的,这里面说不得有老先生们撺掇。

如今德芸社主打的是相声,而且,已经过了最开始艰难的时候,渐渐火了起来,郭德强肯定要开始捧自己的徒弟。

这也就导致了,后台的一些老先生平时登台的机会都不多,更别说上台说单口了。

算起来,现如今德芸社能说单口的演员不少,比如邢文韶先生,人家可是单口大王刘宝瑞的徒弟,还有李文峰先生也会好几段长篇大套的书。

这些老先生不愿意把能耐手艺给丢了,但是在德芸社又没有演出的机会,恰好天桥剧场对面的园子,原先的班社干不下去走了,老先生们肯定要动心。

他们同样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要能有机会再把会的东西展示给观众。

所以,萧飞才问郭德强,是打算干长,还是打算干短。

要是想干短的话,那没关系,几位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支应了两三年肯定不成问题。

可如果想要干长的话,就得考虑培养后备力量的问题了。

郭德强这一辈当中,他本身就是学评书的出身,当年第一次来京城闯荡的时候,还曾给山东电视台录过一百回的《水浒传》,这些年评书的底子也没落下。

高锋也能说,之前曾和萧飞聊过,像《三侠五义》、《小八义》、《童林传》这些书都会说,还曾在广德楼说过几回《三侠五义》,也挺受观众欢迎。

再有就是徐德谅,只不过他会的不多,也就是一段《济公传》,其他的就不成了。

年轻一辈就更别说了,除了萧飞之外,其他人能登台的不是没有,但基本上会的全都是一些小活,说个三五回,最多也就是曹芸伟会个十二回短篇的《君臣斗》。

书馆开业,老先生们能盯个两三年,可要是后面的人跟不上,这个书馆开起来也没什么意思。

但凡书馆,甭管是康龄轩,还是宣南书场,做的都是熟客生意,大家伙喜欢,愿意捧,天天来园子里坐坐,听的是个长。

可要是说个两三年,等老先生们演不动了,随后把书馆一关,到时候,容易得罪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