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陈榕耸耸肩:“看不了。原子太小了,基本上你这辈子都看不到。”

光学显微镜最多也就放大个两千倍吧, 距离原子级别还远着呢,可要真正造出一台稍微精确一点的光学显微镜还要花费不少功夫,而能看到大原子的电子显微镜乃至扫描隧道显微镜, 她不知道原理, 即便知道原理和结构,也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代造出来。

太多技术光知道原理根本不够, 那是整个工业体系一起前进才能完成的, 只靠一己之力可不行。

这么想着, 陈榕看相广成的神情里就带了点怜悯。

好歹她曾亲眼看到人类的科技能到达什么样的地步, 可相广成却只能靠她的转述,用他那受到时代局限的想象力来构建他眼中世界的真相。

听到陈榕的话,相广成果然极其失望地耷拉下脸。

而翁茯苓并没有听这边的对话, 她依然看着放大镜上那正在徐徐蠕动的微生物,眼中满是痴迷。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微生物”,原来她以为清澈见底的溪水中,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

陈榕没打扰到这二人,只将陶二郎拉到一旁,让他按照她的设计图来制作各种实验室器皿。

什么烧杯、烧瓶、锥形瓶、三口圆底烧瓶,都安排上。陈榕甚至还让陶二郎试着制作量筒。正好她的那包学生绘图仪里有两块三角板可以作为长度标准。方便起见,将量筒刻度与三角板上的长度对标,使得量筒上刻度上1毫米的深度约等价于1毫升的液体,那么计算之后可得量筒的内径约为35厘米。烧杯上的刻度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来确定。

陈榕不求多精确,反正现在精确了也没必要,只求有个大概。

等陈榕这边叮嘱完了,那边相广成和翁茯苓也已恢复过来。

陈榕不怀好意地笑道:“再让你们看个好玩的。”

相广成和翁茯苓登时打起精神,期待地看着陈榕。

陈榕让陶二郎从坩埚窑里弄出一小坨玻璃液,并未像刚才那样拉丝,只是整团垂在那一罐冰冷溪水的上方,让它因重力作用而自然地落下,落下的那部分尾部拉长,整个形状就像是有着超长尾巴的蝌蚪。

玻璃入溪水后迅速冷却凝固,晶莹剔透,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