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逐流连忙站起身来回道:“通判大人,这次兴州之行于我大宋干系如此重大,江舟才疏学浅,生怕辜负了通判大人的厚望。江舟个人受点委屈倒不干紧,但是若是误了朝廷的大事,岂不罪莫大焉?希望通判大人能够理解江舟心中的忐忑不安。若是朝廷真如通判大人所言,再次派遣钦差来荥阳传旨,江舟一定会好好考虑钦差大人今日所言。”
“好吧!也只有如此了!”王曾也没有十分把握肯定朝廷会再次降旨给江逐流,他笑道:“江舟,老夫这次借回洛阳的机会转到荥阳来,对你啰啰嗦嗦地说了一大通,希望你不要觉得烦琐。年龄虚长,难免嘴碎,这个日后江舟你自也会有体会。但是无论如何,老夫还是希望你能体谅老夫这颗忠君爱国之心。”
“通判大人拳拳爱国之心江舟深为佩服!”江逐流躬身真心实意地说道。他虽然不赞同古人愚忠的思想理念,但是却依旧敬佩这些直臣忠诚的品格。
王曾抬头看了看天色,扭头对江逐流说道:“好了,天色不早了。老夫还要赶回洛阳,就不再叨扰县丞大人了!”
江逐流再三挽留,王曾摇头不手,最后只好亲自把王曾送到荥阳码头,挥手送别王曾。
王曾走后,江逐流又在心底琢磨王曾的话语,心中十分矛盾。若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他实在是不愿意接任这个出使兴州的差事。可是听王曾这么一剖析,江逐流又觉得此次到西平王李德明那里去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既然来到大宋,江逐流也一心希望大宋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国力强大的一个大帝国。假如大宋依旧如历史上记载那边孱弱,处处受辽国、西夏国的欺凌,那么江逐流即使个人在大宋生活得再好再逍遥,又有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大宋臣民,不是还要仰承辽国、西夏的鼻息,受番邦蛮夷的鸟气?
来到宋朝,难道真的不打算做些什么吗?江逐流扪心自问,这并不是他的性格,更不是他的人生信条。可是若要做些什么,若要想改变历史上大宋孱弱的命运,江逐流能放过眼下的机会吗?现在党项人首领还是西平王李德明,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还没有上位。在江逐流的记忆中,党项人也正是因为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雄才大略,在最终在辽国和大宋的夹缝里站稳脚跟的。
第一百九十八章 擅回京师者,斩!
翻来覆去想到最后,江逐流笑了起来。靠,还真的以为自己是内裤超人啊?把裤衩穿在外面就想拯救地球?自己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比起北宋人来说也就多了点现代知识,虽然说自己志向远大,但是前提必须是保全自己,保全冬儿。他还没有伟大到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赵家的大宋江山去打拼的地步。既然这次出使兴州是件顶缸的差事,那么不做也罢。至于西夏会不会立国,大宋的法定领土是多一块还是少一块,都不是他这个正八品的小县丞考虑的事情。这些事情还是由着那些朝廷大臣去伤脑筋吧。
江逐流把这件事情放下不理,继续去练习他的骑术。可是这样逍遥的日子没有过两天,朝廷的又派钦差大臣过来了。参政知事曹利用亲临荥阳,向江逐流宣读太后诏书。太后的诏书和上次没有两样,依旧是让江逐流担任宣德郎出使兴州。
曹利用宣读过太后的懿旨之后,拉着江逐流的手促膝长谈,娓娓款款,其意甚敦。意思呢非常明显,就是想让江逐流接了太后的懿旨,出使兴州。
按理说这次朝廷已经给足了江逐流面子,上次宣读懿旨的只是宫内的一个黄门官,级别不够,显得不够隆重。好吧,这次把参政知事曹利用派过来亲自宣读懿旨,够隆重了吧?参政知事也就是副宰相,当朝一品大员,过来为一个小小的八品县丞宣读太后的懿旨,还能算不给面子吗?如果江逐流识相,就应该当场接懿旨,谢太后隆恩,谢曹相提携。可是江逐流却象是失心疯了一般,丝毫不懂得这里面太后和曹相的良苦用心。依旧是推辞不就!
曹利用顿时大怒!见过不识抬举的人,但是没有见过如此不识抬举的人!他当场宣读太后另一道懿旨,免去江逐流荥阳县丞一职,当场锁拿进京。
江逐流戴上枷锁心中冷笑。不过就一个八品大的芝麻小官,被罢免又如何?是不是官员,以他的头脑,一样可以在北宋活得非常愉快。锁拿进京又如何?无非就是不肯出使兴州。太后难道还能砍了他的脑袋不成?北宋政风开明,对文臣尤其宽大。江逐流即使被锁拿进京,无非是被呵斥几句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惩罚。如果是在明朝,江逐流远不敢胆大妄为到抗旨不尊的地步。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刀子可不是吃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