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匈奴大单于冒顿开出了三个条件:
一,汉朝以宗室公主嫁单于为阏氏,每年赠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谷米给匈奴;
二,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两国人民在各自地区从事生产,彼此互不侵扰;
三,开放“关市”,准许两国人民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那冒顿不是有并吞中原的雄心吗,为何改变初衷要答应言和?
雄心是一回事,实力有是另一回事。去年两国交兵,一开始数战都是汉军胜匈奴败。匈奴铁骑虽然无敌于草原,可是那中原的一座座雄关险隘并不是匈奴骑兵能放马驱驰的地方。那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关隘要攻下来,该死多少匈奴儿郎?
去年两国决战投入的兵力,汉军是三十二万,匈奴一开始是十万加上韩军五万,后来匈奴又增兵至四十万。看起来人数旗鼓相当,可是匈奴是男人都会骑射。也就是说匈奴的人口基数只有一百来万。而经过秦末战乱人口锐减的汉朝,人口是两千万,是匈奴的二十倍!若是过上几年,等汉朝恢复元气,可想而知一支百万大军汉朝也能派得出来。
与汉朝火拼只能两败俱伤给那被匈奴灭亡的草原诸国复国的机会,那冒顿也看得透彻,索性就熄灭挥军南下之念。只要汉朝年年纳贡,能得到游牧人最想得到的生活物资,又何必大动干戈?
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这份合约。
别的条件都好说,汉帝国地大物博,只要你不来劫掠,把你贡着就是。但冒顿开出的第一个条件却十分棘手。
宗室公主?汉朝能称上宗室公主的就只有刘邦几位兄弟生的女儿。那刘邦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还是个娃娃且已经许配给宣平侯张敖,如何能嫁到匈奴?其他的几位兄弟是有女儿,也有未出阁的大姑娘,可是农民生的女儿不似后世嫁给匈奴的公主都是经过几代优良配种,几位刘氏郡主们个个长得歪瓜裂枣,如何能中那匈奴大单于之意?
刘邦真是有办法,竟派人秘密到民间寻到一美貌女子,宣称就是自己的嫡长公主,派那刘敬带着这冒牌公主与几十车的贡礼,就这么去匈奴哄骗冒顿。
插播一下那贯高谋刺一案。经过酷刑审理证实张敖毫不知情,贯高狱中自杀,余者斩于曹市,张敖有约束属下不力之罪,被废除万位,继承了他老爹张耳的宣平侯爵位。
刘邦改立太子的打算因朝中反对之声太大一时实现不了,那戚妃怨言甚重。今张敖被废赵王之位空缺,偌大一片地盘正好封给戚妃的儿子刘如意,安抚一下日日啼哭的戚美人。
刘如意由代王改封为赵王,要知道当初代王陈余只是赵王赵歇所封的一个藩王,地盘扩大了五倍,比那被封为齐王的刘肥还要势大。刘邦这么做,也是为易储之事不成,戚妃母子有安身立命的资本。
结果那代王的位置又空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