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无耻的刘邦在沛县黑白两道上混时,与儒生一向不对路。成了“沛公”之后,这性格也改不了。平常和人说话时,只要讲到儒者,他都不屑地破口大骂“竖儒”。有不少戴儒冠而来求见的宾客,刘邦经常恶作剧地请他解下儒冠,然后大声说,这种帽子用来撒尿最合适。这些读书人无不觉得深受侮辱,俱不欢而退。
利苍一听之下,义愤填膺,立刻便欲离开沛县。只是张良与他同来,临行之前,他便欲找张良辞行。
张良听了利苍之言,转头望向刘邦,问道:“沛公为何要羞辱儒生呢?”
刘邦此时方知利苍来自儒门,心中正后悔不迭自己对儒生的无礼,令自己错失这位绝世高手。便讪讪讲出一番歪理。
刘邦道:“这些儒生多是从齐鲁而来。齐王田儋对儒生甚是礼遇,朝中儒士济济。若这帮儒生有真才实学,何必舍近求远来投俺弱旅。俺料那些人必是无什么本事,来找俺刘季混饭吃的,故而羞辱与他们。若有似利将军这般人物,俺早就盛情接待,留下他为俺所用了。”
张良听得明白,利苍也听得明白。原来刘邦并不是存心羞辱儒生,只是那些人没本事罢了。
张良便道:“利将军出自儒门,可知你儒门中何人有真才实学能助沛公。可否引荐一二,以正你儒门之名。”
这招叫连消带打,既消利苍之怒不漏痕迹,又要利苍为刘邦引荐人才。这番急智,也只有张良才有。
利苍听了刘邦一番告白,气早消了大半。只想找来一个有本事的同门,为众儒生争口气。
随即想到一人,那便是又投到纵横家门下的儒生陆贾。
※※※
战国年代百家争鸣,改换门庭兼学多家者比比皆是。那著名的法学大家韩非子,本师从于儒家大师荀况,后来摇身一变,成了法家的领军人物。
陆贾本是楚人,身材高大雄伟、颇有威仪。他曾游学齐鲁,学于利苍的师傅儒家大师子都,与利苍相识。学艺有成后又投到纵横家鬼谷悬策门下,学习诡辩之术。
利苍逃亡沛县隐居时,偶与陆贾在街市相遇。二人久别重逢,少不得把酒相谈。利苍得知,那陆贾便居住在与泗水郡比邻的九江郡,因省亲来到沛县。
今听张良提起要自己为沛公刘邦寻觅一个有本事的同门,以正儒家之名,立马便想到了陆贾。
与陆贾同在子都门下,那陆贾的学问利苍自是清楚。他又从鬼谷悬策处学得一身纵横捭阖的诡辩之术,还怕这刘邦瞧不上眼?
于是利苍便云,要去九江寻访陆贾,说得此人来沛县为沛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