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诸侯之间战斗较重军礼,要合乎“礼”、“仁”之类原则。当时兵书《司马法》便提倡“以仁为本,以义治之。”后来宋楚泓水之战,迂腐的宋襄公墨守成规,信奉“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之类近似白痴般的教条,致有泓水大败。之后诸侯之间,再也无人理睬那军礼,战场上尔虞我诈,出奇诡异之术层出不穷。到兵圣孙武提出“兵以诈立”,而后孙膑庞涓斗智,更将诡诈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而今那小子韩信,竟大言不惭,要不占地利的便宜,蒙毅只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他甚至想给韩信取个绰号,叫“宋襄公第二”。

随即蒙毅迸出一阵哈哈大笑:“小子,你这是自己找死,可别怨我蒙毅。”

蒙毅是将军之人,深知战场搏杀不能意气用事。虽然韩淮楚的狂妄叫他心中不那么舒坦,可这到手的便宜,他还是不想让它错过。

韩淮楚抛下一句:“战场上见。”与钜子莫庄,转头归返阵中。

那蒙毅便归阵,传令下去,大军退后两箭,重新布阵。

秦军后退也极有章法。先是阵尾弩军步兵退,布好阵后再是骑兵退,随后便是步兵战车退,而那前排与左右两翼的弩兵,却至始纹丝不动。直到主力大军退妥布完阵式,弩兵方退。

韩淮楚一直观察秦军如何退后,想找出蒙毅阵法的破绽。此时一见,心中暗赞,“蒙毅果然善战,秦军果然训练有素。这退后之道,便显出秦军强大的战斗实力。”

战场之数,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僵持不能得胜,便须撤兵。最怕敌军在撤兵而阵形转换的空档,发起致命的冲击。为将之道,必要掌握退兵的节奏,控制好阵形。

韩淮楚待秦军列阵毕,拔剑指天,高呼道:“诸君,今日一战,胜则有生,败则必死。吾等与那秦贼,要以命相搏,切不可畏畏缩缩,贪生怕死。”

千斤铁闸已被毁去,今日如若战败,众人均知将会遭遇什么局面。不由群愤激昂,均振臂高呼:“吾等定要誓死相搏!”

韩淮楚继续煽情:“秦廷苛酷,秦法峻严,秦乃天下之大害也。始皇帝残暴寡仁,横征暴敛,令生民涂炭,哀鸿遍野。六国宗庙尔今安在?尽毁此獠之手。满手腥风,尽沾吾志士热血。独夫不除,难解吾等心头之恨。圣剑门的英雄,正被秦贼围困,朝不保夕。秦军上将军蒙毅,将吾等围于山谷,欲尽歼于此。只有打败蒙毅,吾辈才能冲出重围,救下圣剑门的兄弟。才能在始皇东巡途中,击杀这嗜血的独夫。诸君,请随我韩信,列阵一战!”

一席话,说得群雄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于是义军各路英雄,又向前推进,在平坡处,重新列了一阵。

蒙毅举手搭眉,再看义军的战阵,已不是刚才那乱哄哄的局面,而是摆成了一个如“x”的形状。

阵的前方,布有一簇簇木箱,共分四个横排。在那厚实的长木扳后,掩下一排排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