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山东六国莫不畏惧秦弩长弩。这秦弩不是用手拉开的,而是采用足蹬,必须借助全身的力气才能上满弦,其射程可长达三百米。
三百米是其它国家军队射程的两倍,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他国的部队,还不到近身,就会大批大批地被射杀。战未开始打,便会损员严重。
也不知是谁为秦军设计了三棱型箭头。射中目标后,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一道切割力,箭头足能穿透敌帅的铠甲!长平之战,赵军的统帅年轻的赵括,便丧命在这利箭之下。
秦阵前后两翼均布有弩兵,面朝外,足以抵御任何来犯的袭击。依靠这种战阵,蒙毅作战多年,无一败绩,遂有战无不胜之称。
弩军在前,均身着轻装,囊中负满了箭,排成横队。随后便是五十辆驷马战车,与手执戈、矛、戟、锬等长兵器的步兵混编成四个纵队。长刃军士用来保护战车不被敌军轻锐袭毁,簇拥在各个战车的周围。每辆战车上,乘有三员,一人用来驱弛,二人用来厮杀,均是骁勇善战之人。
这便是《孙子兵法》中说的“不中不盖,架四马,乘三人,最宜驰聚攻击”的轻车!
战车之后,便是主力步兵。前后步兵,排成几波厚实的横队,手持盾牌,短刃,形成一个防御阵。这几波横队中,每波均有间距。纵一波被冲垮,也不致拖累到全军。后方步军,排成数行纵队。这是突击的阵势,带队之人均是伍佰主以上的剽悍强横之辈。
步兵之后,便是数队骑兵。这些秦军军中的骄子,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只要上将军蒙毅一声令下,他们便会如猛虎出谷,给敌手以致命的摧毁。
因在山林作战,骑兵施展不开,蒙毅此次会战,并未带出多少骑兵,大部分骑兵留在大营留守。
秦军阵式两翼,扇形布防了一排盾手,以防敌手从这一面发起冲击。
而在骑兵之后,便是数纵步兵。既可在骑兵冲击之后,给敌手以再一次的打击,又可防敌手从背面偷袭。
虽然面对的是处于山坡高处的敌人,蒙毅仍在阵尾布下一层防守,用兵不可谓不谨慎。
※※※
而战场的另一边,由墨家弟子为主力,集合天下英雄的反秦义军,正从羊肠一线的山径下鱼贯而下,蜿蜒如同一条长蛇。
这批人的着装,和旗帜鲜亮,战服清一色作玄色的秦军比起来,便判若云泥。除了墨家弟子穿褐衣外,其余各门各派,五花八门穿什么的都有。
秦军战服上的统一,能在战场上起到威慑之效。乌压压一片,往往敌军未战而先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