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在东平,由于粮食一直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哪怕这些年粮食不再紧缺,但用于酿酒消耗的粮食还是为数不多,东平现有的名酒,主要都是一些杂粮酒,和有充分粮食产量为后盾的春南的那些驰名天下的酒庄在产出的名酒还有相当的距离。相应的,东平的酿酒师傅们的见识和经验也比较有限。像叶韬和谈玮馨这样,可以说是不计工本地进行一种酒的研制,也是这些酿酒老师傅们的机会。这些必然嗜酒如命的人为了能够制作出最好的酒,已经完全放开了门户之见,不断钻研讨论,不断尝试,而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几乎都得到了满足。至于有些不可能今年就满足的,比如更多种类的麦芽,更多种类的酵母,也会在今后几年里逐步落实。

叶韬和谈玮馨一边唏噱要过好多年才能有十二年威士忌这种东西,而且以现在不断完善配方的情况来说,最初几批的十二年威士忌很可能口味很不怎么样。但这种郁闷的情绪并没有传到工匠或者手底下的军士那里。

恰恰相反,蒸馏之后酒精度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新酒,尤其是纯度最高的酒心,才是那些工匠们和叶韬、谈玮馨的亲信侍卫们最喜爱的东西。连一向不苟言笑的谈玮馨的侍卫长刘勇都借着视察工作为名,去酿酒的工坊里灌了一小壶在陈年工序之前口味最好的酒心,偷偷藏进了自己的行理,就更别说其他人从工匠那里把那些掐头去尾掉的部分弄出来喝,已经成为最普遍的行为了。好在这些亲信侍卫都是很有自制力的家伙,只在自己不值班的时候才少少地喝一点。他们也有不得以的地方,现在用来做实验的只有那么点酒,天晓得什么时候才能不受限制地喝到这种酒。

第二百一十二章 灰雁

威士忌方面的投入要能够看到效果,至少也要几年之后了,虽然现在只有半成品,但那略带烟熏味的新酒都有莫大的吸引力。更直接的,则是相对比较高的酒精度的吸引力了。这年头,哪怕是酒文化比东平领先甚多的春南都没有任何一种著名的蒸馏酒。为了弥补在几个农庄全面铺开酿酒用作物的种植和修建酒窖,酿酒工坊等等的开销,叶韬不得不搞出另外一种能够迅速见效的酒,而这种酒绝不受窖藏年限的困扰。这种酒,在原先那个时空,叫做伏特加。

比起威士忌来,伏特加的工艺实在是太简单了。基本上,就是反复蒸馏与过滤而已。叶韬选择了白桦来制作过滤用的木炭,在短短几天里就搞定了伏特加的全套工艺。伏特加和威士忌完全不同。威士忌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种极为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而伏特加,则是那么纯净。叶韬对于蒸馏技术的熟悉,让反复蒸馏之后的伏特加原酒的浓度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不经过稀释压根没人敢喝。但这种酒刚制作成功的时候,那无色无味、纯净透明的样子可着实迷惑了好多人。而叶韬身边那一百名部族卫士,似乎立刻就迷上了这种极为纯粹的东西。

伏特加的生产可没有威士忌那么麻烦,于是叶韬很快就开始布置明年收购粮食、生产伏特加和布置销售网络的事情。相比于东平一直在为将来进行的战争囤积粮食,云州的粮食储备一直在相当低的水平上。徐老将军任经略使的时候曾经花了相当不少的精力和金钱直接从春南采购了大量的粮食,但按照叶韬的计算,一旦遇到比较麻烦的情况,还是不见得够用。从他上任开始,原先是直属经略府,现在转属经略府下商贸局的采购代表得到了更大的权力,在春南的那些大产粮区几乎是一个县一个县,一个镇一个镇地扫清存货在往云州运。看起来,为了能让伏特加的酿造形成规模,叶韬是少不得要从云州商贸局那里转买一批粮食了。

威士忌弄出来可以叫百龄谭,那伏特加怎么办?叶韬是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最后只好用了酿酒工匠们私下里的称呼:精酒。实际上这也很符合伏特加的特质,尤其是没有况蒸馏水稀释前的伏特加原酒,在这个时空,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工业酒精了。由于玻璃还没有能量产,现在精酒装在长圆柱形、有着蓝色釉面的陶瓶里。而在陶瓶上,则有浅浅的灰雁签记。这同样是抄袭,只不过隐晦了很多而已。以前那个时空不是有一种很莫名其妙的伏特加号称是伏特加中的奢侈品吗?那个牌子就叫灰雁来着。

随着灰雁精酒的第一批产品开始装瓶,叶韬也终于给他们落脚的这个农庄重新命名为:灰雁酒庄,彻底为这个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烈酒生产基地,距离原先农庄的功能越来越远的地点做了定位。

孙晋和常槐音经过了两天半的路,终于在第三天中午抵达了灰雁酒庄外。

云州南方的土地虽然一直都是以农业为主,但由于云州本身实力有限,又是战火连绵,很多开发做得很不充分。从伯南镇一路行来,处处可见当地的农户被组织起来进行田间水利设施的建设,进行沟渠的疏浚这些在冬天枯水期比较容易进行的事情。还有不少人在修整田垄,拓宽田间的道路,甚至在道路两侧种上行道树。哪怕是这条还不在云州经略府路桥司现在的计划中的土路,也整洁宽阔。

在距离灰雁酒庄相当距离的时候,孙晋他们一行就碰上了出来巡逻顺便遛马的部族卫士们。不论体质还是性子都十分优良的马匹和渗入血液已经成为本能的骑术相结合,又受过了相当正规的军队式的纪律训练,部族卫士们对于队形,对于记录,对于行动上的一致性的要求近乎偏执地做到了一项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事情:他们能够在高速的骑乘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严密的队形。

当孙晋和谈玮馨在满脸诧异的侍卫长的提醒下看着成两列纵队以极快的速度冲到自己面前的三十名骑兵将马匹直接勒停成了严整的队形,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孙晋对叶韬的评价不由得又高了几分。这样的亲兵队伍已经不是仅仅精锐两个字能够描述的了。天晓得叶韬平时压根没空管这些部族卫士们,这些都是部族卫士们一边观察其他军队的训练一边自己摸索的成果。

“你们是谁?来这里做什么?”带队的部族卫士小队长礼貌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