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应该怎么办?叶韬也在想这个问题,而最后他还是和谈玮馨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挖掘云州独有的经济优势,开发依托云州各种自然资源的独特的技术产品,开发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的,能够迅速占据中高端市场,赢得丰厚利润却又有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的产品,充分挖掘云州原有的各类经济资源的盈利能力,采取品牌化、深加工、拓展产品线等等举措来达到这一点。
而归根到底,除了商业上的事情需要很神奇的谈纬馨一力操持之外,有更大压力的则是叶韬。因为所有的举措都指向了一个相对简单工作,让他去种技术树。
云州其实有着很好的条件,有很深厚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人口并不太稠密的特点。决定了半机械化生产不会造成大批失业,反而会让有限的人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首先想到的产业是和云州部族联合操持羊毛产业。这年头,羊毛的利用率还是很低的,羊皮硝制以后直接制作羊皮袄是草原部族最常见的方式,剪羊毛编毛线几乎完全是手工作业,只能是草原上的那些妇女给家里人偶尔做些衣服和衣服配件用,比如现在,在部族那里已经有些流行起来的毛线帽子。但羊毛产业要大规模发展起来,叶韬有的好头痛了。他毕竟不是什么技术都懂,毛纺业的那些专业设备大部分他都只知道一个名宇而己,这些技术都要靠他这么一个懂得分析流程、优化流程的资深工业设计师一点点地从传统工艺和自己的残存的记忆力去取得平衡,去研发出整套设备来。比如羊毛的粗梳和精梳就是一个极为繁杂的工作,只有解决好了这个环节,以后所有的生产开发才能谈得上,他们才有可能在未来开发出以羊毛为核心的各种各样的面料来。想到能让士兵们穿上双排铜扣的呢料大衣,带上有翻耳的狗皮帽子,叶韬的脑子里就会浮现起红场,浮现起俄罗斯风格的洋葱形圆顶,浮现起一帮红军士兵踩着正步扭头,敬礼……然后斯大林在那里微笑着抬手。这实在是很有趣的场景啊。
哪怕在工业高度国际化的现代社会,每个地区都还是能够保持一些极为特珠的产出。这些产出,都是由该地区独特的气候决定的。比如苏格兰威士忌……顺着这个思路,他们发现,云州的气候同样可以归属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范畴里,实际上是很适合种植用于酿造威士忌的大麦小麦和麦芽的。而两个来自现代的小资,岂有不会酿酒的?要知道对于他们那样的中高层白领,是奢侈品和中高档酒类的坚定的消费群,几乎每周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酒类广告,时不时地会被邀请去参加介绍酒文化的品酒会和类似的讲座……另外就是诸如bbc,disvery,国家地理频道这样的纪录片制作的贡献了,那些纪录片制片人几乎将酿酒的每个细节都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而那些也同样是酒类广告很好的公关宣传话动。因为他们确信,正是因为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让他们那样独一无二。这部分的讨论很快就转向了一个话题,这个新兴的酒到底叫什么牌子好。综合考虑了语言环境等等因素,他们最后达成了一致:百龄谭。没办法,芝华士太音译了;皇家礼炮?请原谅叶韬还没把炮造出来,甚至火药也只有个雏形;而johnce wacken?翻译成尊尼获嘉实在是太无厘头了一点……
现成的好消息还是有的。比如叶韬几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的搪瓷工艺终于有了成果。在叶氏工坊的范畴,一个类别的产品是不是有成果,不是简单的指是不是能生产,而是能不能以合理的成本有效率的生产。现在叶氏工坊已经能够拿出一整套的技术设备来生产搪瓷,整个流程可以初步实现流水线作业,在景德镇的瓷器研究作坊里,搪瓷已经初步达到了八成以上的良品率,可以进入实际生产阶段了。现在欠缺的就是系列产品的设计方案和扩大生产的资金,以及相应矿产的采掘开发规模,而云州恰好就有这些。
让人稍稍有些烦恼的是他们似乎要花相当多的精力才能将云州原有的支柱产业:军马的利润率提升上来。在丹阳的时候,叶韬就向谈晓培提出过这个问题。谈晓培也同意他们将军马的生产规范化,同意了他们可以直接向春南出口军马。在他们预想的方案里,他们将和那些马场和云州部族去谈一个很复杂的运作方案——战马的分级。随着军马来源的丰富和价格的降低,现在东平军方对于战马的要求也多了起来,重骑兵、轻骑兵、斥候骑兵对马匹的要求都有些微的区别,那些拉车的马匹更要能够适合挽具,有更好的耐久力。云州是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而从北辽走私或者通过正常贸易获得的一些马匹更是很好的补充,比如现在池雷麾下的两军就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更换北辽的一种轻盈快速,个性沉稳安静的马匹。综合计算了各种产量,云州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战马,产量富裕。一方面,叶韬和谈玮馨淮备对云州的各种不同性质的马匹进行分类分级,让马匹的素质和价格挂钩,而另一方面,他们也会通过这个方式,从亟需获得大量战马来组建强力骑兵部队的春南身上狠宰一笔。但这个方案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广了,除了在现在那些荣军牧场可以试行,只能让戴氏配合,尽可能地让戴氏名下的牧场以及他们能够了说服的人一起进入到这个计划。但这个必然会给各方都带来好处的“多赢”方案,是需要相当长时间去协协、酝酿、整改、推动的,这个方案的具体落实,只能由叶韬的云州经略府全面展开工作才行。
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将军徐景添说的那个建立一个华丽坚固的城市的问题。对于城市,叶韬已经不陌生了,而这个将来必然会成为州经略府所在的城市的建设,事实上也的确如老将军所说的那样,非赏有必要。只是,钱从哪里来呢?城市,可是靠钱堆起来的。而现在,这恰是他们缺少的。
第一百九十七章 离家出走
所幸的是,这种忧虑并没有持续太久。并不是因为忧虑已经消失,而是相比于忧虑,他们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最首要的莫过于让经略府在叶韬的统辖之下运转起来,让叶韬的命令能切实到达每个地点,并被认真执行。要达到这个目标,戴氏口头上和实际行动上的配合必不可少。
于是,叶韬这一次来云州,在到达雷霆崖之后没有向西北方向去绥远,也没有绕过雪狼湖之后向正北的宁远城行去,而是折向东南,朝着戴氏的宗族中心所在的天凌堡而去。
同样是一个家族的根本之地,天凌堡和谈家的将山堡有着不同的风格。将山堡是典型的军事堡垒建筑群,其他的功能只是附属的,而天凌堡则不同。假如叶韬能够回到原来那个时空,他的建筑方面的老师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天凌堡归类为混杂西域风格的典型的封建堡垒建筑群。而在原先的那个时空,仅有的几个封建堡垒建筑群,不管是遗址还是仍然被使用着的,都毫无例外地是文物保护建筑和旅游胜地了。
天凌堡的最顶端,作为戴氏一族最着力保护的不是祠堂宗庙,而是一个几经增筑翻修,以一座三层楼的藏书楼为核心,一圈两层的房子围拢出的一个略显狭小的园子——名为金石堂的地方。这里除了有各种各样珍贵的文献、各种地理方志、各种兵书战策之外,还有戴氏一代代传承下来,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留下的心得手记。这些心得手记囊括了一个人必须学习或者可能要学习的方方面面,为戴氏后人指路答疑。自然,金石堂不是谁都能进去的。只有经过至少两位长老同意,才能够进入,而且,每一次都是这样。
围绕着金石堂的是戴氏的宗祠,各级族学、演武堂和操场。叶韬听着一位中年人的介绍,不由得连连点头,戴氏在教育上的投入和他们的理念,的确是领先这个时代的。别的不说,光是分年级的族学,宽严相结合的升降级制度,还有普遍教学和老师的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就相当先进了。云州四战之地,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戴氏弟子们更是勤奋,难怪戴氏子弟几乎每一代都有能够挑起大梁的人物。
再外围才是各种房舍建筑。按照引路的戴氏族人的说法,除了在族学里读书的青年和幼年子弟,其他戴氏族人很少住在山上,比较多的是在半山的堡垒带里巡守,大部分的普通戴氏族人都住在后山的几个村落里。
戴氏并非没有考虑过要再次增筑整修天凌堡,其实他们也的确有钱做这件事情。但既然已经并入东平,不少人已经迁去了丹阳,更多人准备迁往建筑新得多、居住条件也好得多的云海山庄,将来留在天凌堡的人会越来越少。或许也有忌惮别人说闲话的意思,但总的来说,天凌堡这样一个封建堡垒建筑群,是没有必要再进行整修了。
从山脚一直到半山腰的堡垒地带,叶韬看到许许多多的戴氏族人正井然有序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尤其是将大量显得有些摇摇欲坠的有年头的建筑逐步拆除。的确,以后留在天凌堡的戴氏族人会少很多。但就是因为人少了,他们才有空间将天凌堡的风貌稍稍变化一些,用花园和林木来填充那些古旧朽坏,没什么用的建筑,待得几年之后花木大成。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天凌堡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