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张辽却又不禁为曹操感到了担忧,曹操能看到这一点,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忽视。曹军攻击江东的军事行动虽然尚未开始,但张辽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一次军事行动绝对不会顺利。那些想夺回权力,想和曹操分享权力的集团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给曹军扯后腿的。这就绝不是张辽想看到的局面了。
对于制衡曹操的权力,张辽并不会反对。但对于制衡曹操的势力中,张辽却绝不会希望出现刘备的影子。同时对于孙家而言,只要能将孙权取代,孙家则是张辽可以接受的对象。
张辽想到这里,脸上的表情就更加严肃了。在曹操准备攻击江东之时,张辽是决不能让北疆出现任何问题的,否则两面开战一定会使曹军的物资供应受到影响。而张辽完全可以想到,为了保全孙刘势力以牵制曹操,并削弱北疆张辽一系的影响力,以达到抑制曹操的势力范围的目的。那些士族一定会想办法在北疆或者西北地区弄点事情出来。
“回去之后一定要将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不管用什么方法,绝不能让北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现大规模的动荡。马孟起这头被压抑的猛虎也是到了该出笼透透气的时候啦!”张辽的心中暗自为北疆今后的变动做出了计划。
可是这些还不是全部,就在曹操和张辽快要到达邺城北门外十里处的路碑时,曹操突然对张辽说道:“文远,孤决定让子桓为光禄大夫,子建也到了出仕的年纪,就让他先做个侍郎吧。”说着,曹操还意味深长的看着张辽道:“文远曾言狼王是从厮杀中诞生的,孤的儿子自然也不能是个太过宽厚的老好人啊!”
这段话才是让张辽一路上始终双眉紧锁的原因。原以为曹昂安稳的度过了宛城的劫难后便能够死死地压制住曹丕而成为曹操的继承人,事情也确实就是这样发展的。曹昂成为了历史上曹丕担任的五官中郎将,成为了曹操的副手,与荀彧等人一同协助曹操处理政务。同时在曹操率军出征后,曹昂亲自为曹操守护着雒阳,守护着后路。但是局势的发展却又使得曹丕再度进入曹操的视野,他在对张辽问题上的果断态度虽然有些不近人情,可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对于感情是不能够太过于重视的。这也是曹昂在曹操面前失分而使得曹丕脱颖而出的原因。张辽也正是想到了这个原因,才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纵观张辽前身看到过的史书中记载的历朝历代的夺嫡之争,让张辽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满清康熙皇帝的“九龙夺嫡”一案。九位各具特色,但无一列外却都是人才的皇子就因为储君之位而相互搏杀。虽然最终获胜的四皇子胤禛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可是九龙夺嫡造成的影响以及危害却一直延续了近百年。甚至因为九位皇子的争斗,大批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或主动、或被动的牵连进去,使得很多时候内讧胜过了工作,党争胜过了竞争。
其实在大汉朝也同样有过这种情况,只不过张辽的前身并不清楚,可是此时的张辽却因为地位的提高而有所耳闻。远的有东汉时数次的储位变更,近的则由桓灵二帝即位前的斗争和继位后的夺权,大汉的实力就这样自内讧中被削弱。
可是张辽却不能对曹操说什么,更不能表示反对。这是曹操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张辽即便是姻亲,也不能随意干涉曹操的决定。而且曹操的理由更是冠冕堂皇,他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在自己面前展现出各自的实力,让他能够多一份选择,并为曹家选定最为合适的人选。而且曹操在几次说话时对他自己的称呼的变化让张辽很清楚曹操的坚持,“孤”这个称呼就是要告诉张辽,曹操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再改变了。
同时张辽还能够从曹操那变幻的语气和眼神中感觉到曹操的另一份意思:你张文远是支持我的长子的,同时你又支持议会制度。既然如此,我曹家若不能登上那最高的位置,嫡长子继承制便是一句空话。那我就要为曹家选择出一个更为合适的继承人,这可是你们逼我的,那就不要怪我也给你们制造一些麻烦了。
在如今曹昂的地位已经基本上明确下来时曹操突然间来这么一手,不但会让原本趋于平静的曹系内部暗潮再起,也给了曹系内部的有心人“出头”的机会。就如同曹丕、曹植未必对曹昂服服帖帖那样,曹系内部同样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希望看到张辽等人与曹操的继承人曹昂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只不过鉴于大局已定,没有人敢于主动跳出来生事。可是曹操若是将这个风声一放出来,在将曹丕、曹植这两位公子推到人们面前,那些人也就如同急于找寻树木攀附的藤蔓一样找到了支架。未来围绕着曹操的继承权的争斗也不会轻松,这样一来,曹系内部便有四分五裂的趋势。
可是张辽却不会如此肤浅的认为,只要曹操仍在,曹系就始终只会有一个核心。无论下属们是支持大公子还是其他公子,曹操的命令都是他们无法违背的。而且以曹操的狡诈,也同样不会坐视曹系分裂,对于自己真正属意的继承人,曹操一定会有一个妥善的安排。即便曹操明日就要死去,在死去之前他也一定会将自己隐藏起来的力量交给他的继承人。而这股力量则是能够压制住曹系内部各派的强大力量。
至于这股力量究竟在哪里,张辽不知道,他也不想去知道。很多时候知道的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无知反而会使生活更加安全。
……
邺城,曹操此时也在于郭嘉闲聊。
“奉孝,文远能理解孤的所作所为吗?”曹操幽幽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