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页

“明公,不太好办啊!”荀攸的眉头也紧紧皱起道:“如今已是三月中,长安、雒阳、兖州、冀州、青州等地均传来降雨量稀少的消息,雒阳那边已经向各地下达了打井抗旱的命令。若是旱情成为现实,我军今年也无法进攻了,粮食必须要集中救济受灾百姓。”

“那些贱民何必管他们,丞相只要能一举攻克江东,便是饿死些贱民又能如何?”一个令人讨厌的声音突然间响起。

众人循声一看,又是许攸这个四六不靠的家伙。虽然他的话也深得在座的某些人的心声,可是却无人敢向许攸这般明目张胆的说出口。再加上还有人不赞成许攸的意见,于是众人对着许攸的眼神便是一片毫不掩饰的厌恶。

“并州、幽州如何?”曹操似乎压根就没听到许攸的话,继续问道。

“雨量也不正常,但是两州组织得力,倒是不虞缺水之危。但真要干旱,两州便将面临匈奴、鲜卑的兵祸,也不可不防啊!”荀攸的表情有点苦。曹操的这种表情让荀攸感到曹操似乎对许攸的意见有点兴趣,若是真要采纳许攸的建议,势必会将曹操如今十分不错的名声给搞臭。但是荀攸却不便于反对,一则曹操要自毁名声对士族有利,二则曹操如今已不像前几年那样能够虚心的听取意见了。

荀攸这话倒无人反对,对于北方胡人的习性他们也很清楚,几百年来的战争早已经让汉人熟悉了胡人的习性,一旦他们缺少食物,倒霉的总是与他们接近的汉人。

“北疆有文远在,我等无须担心。那些胡人若敢乱来,倒霉的必然是他们自己。不过这旱情一旦成为现实,影响江东战略事小,从而影响到天下大局就麻烦了。明公,以昱之见,当想办法增加粮食储备才是。”程昱说道。

“粮食储备……”曹操若有所思的说道:“孤记得去年年底文若送来一份密件,便是事关粮食的问题。公达可还记得其中内容?”

荀攸一愣,随即便想到了荀彧的那份有关糜家试种双季稻成功,平均亩产近五石的消息。

“主公,莫不是子仲他……”荀攸不敢说得很明白,糜家这消息可是保密的,虽然在座的可能早有人知晓,但不知情的也不少。

荀攸的话让一旁的陈登嘴角一翘,眼中闪过一道戏谑的眼神。糜家的事情他们陈家也早就知情,此时他的父亲陈珪早就得到了双季稻的稻种和种植方法。虽然付出了不少代价,但这对于陈家而言却是一件好事。想到这里陈登倒是十分感谢远方的张辽,此事的提议者在陈登心中可不算秘密。

“发文给雒阳糜竺,问他若是真的出现旱情,今年粮食产量将会减产多少?要他立刻做出估计,速速回报。”曹操说道。

“喏!属下这就去命令通知糜竺。”荀攸起身向外走去,走出门口后不禁松了一口气。

军粮的问题一直是曹军的要害,这些年曹操治下的人口早已经突破千万,加上归附的匈奴、鲜卑、乌桓的几个部落,和刚打下来的荆州,曹操的统治人口已经接近一千四百万人,这还是有这各大世家隐匿了大部分人口的情况下的统计数字。加上江东、交州、益州、凉州和辽东,大汉的人口虽然从巅峰时期的六千万减少到不足两千余万,但总算是能够稳稳的固定住不再会有大幅度的减少。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粮食紧缺,这也就限制住了曹军的手脚。那份双季稻的报告曹操是极为重视的,可是他却不想在收复江东之前将此事张扬出去,否则以江东更加优于徐州的自然环境,双季稻的种植会让孙、刘的抵抗力度更加强大。

但是荀攸提到的旱情却不容忽视,此时曹操也顾不得双季稻是否暴露,徐州、豫州、荆州、汉中,只要有合适的空地、荒地,曹操都准备立刻利用起来,多种一亩是一亩,多收一颗粮是一颗。只要将双季稻的种植方法控制住,同样能让拖延时间。糜家为了成功种植出双季稻,从选苗、育秧到实验各种种植方法,足足花费了五年时间和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曹操可不相信孙权、刘备能够在两年内完成双季稻的大规模种植。

众人看着曹操,知情的想保密,不知情的却也不敢随便乱开口,一时间这间屋子倒是保持了难得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