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张辽三人笑意盈盈的在一旁小声交谈,马超的脸上却有点铁青之色。他自从初至幽州便因为主动挑衅而被张辽收拾了一顿后,便对张辽充满了竞争意识。但当张辽调离幽州后,却因为新调入的部下的甜言蜜语,而使得马超对张辽的竞争心态渐渐向妒忌方向转变。此次张辽回任北疆,马超便想着要照着他的“心腹”部下所言,给张辽一个下马威。但却没想到张辽只是一纸命令,便将他们从广阳郡的蓟县叫到了冀州的易县,没有给张辽下马威,反倒是让张辽反手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但是张辽的军令他们却不敢不从,否则曹军的严苛军纪却不是吃素的。但马超还想着在张辽面前摆摆威风,这才有了他在成为回答张辽问题是的故作高傲。然而张辽更直接,不冷不热的两句话一说,便将他抛在一边,径自去和即将离任的赵云、陈到闲话,毫不顾忌马超这个北军方疆前三号人物的面子。如此一来,马超面上的表情自然就十分好看了。
倒是徐盛、曹彰等人心中暗自发笑,他们没想到张辽阴损起来也如此厉害,但是对于马超所谓的战绩,他们却不屑一顾。或许北方的胡人战斗力要高于南方诸侯,可此次南征,张辽一万大军便在一个月内吃掉荆州近五万精锐,曹军各部更是在荆州土地上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刘表、孙权共十余万大军束手无策,被曹军各个击破,这份战绩又岂是两年内歼敌三万多人的马超可比?倒是马超雄壮的身躯和外露的气势,以及张辽对马超武艺的推崇,让这些武将对马超本人的兴趣更大一些。
但是在他们单挑时接连输给张辽、张新之后,他们也对自己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能够让张辽推崇备至的马超,徐盛、曹彰等人谁也不会傻到主动去挑衅的地步。
张辽的轻视,马超的愤怒,徐盛等人和卫凯等文官的旁观,都让马岱浑身冷汗直冒。对于马超的莽撞,马岱是极不赞成的。可是马超却不是个能够听人相权的主,刚愎自用就是马超的真实写照。见到马超受辱,马岱也无能为力,他虽然极力帮助马超补救,可是张辽却并不是个能够唾面自干的宽厚之人。马岱此时对那些挑唆马超的家伙心中恨到了极点,也对自己没能及时劝阻马超而感到有些后悔。
然而马岱同时也对庞德十分羡慕,虽然他在北疆也有放马出兵的战机,可是相对于数万人乃至十余万人的大战,除了曹操北伐乌桓那一次之外,北疆就再也没有这样规模的战争了。而庞德更是因为汉中之战、荆州之战,如今已经是平虏将军,和马超的骁骑将军平级,马岱如今也依旧还是校尉,而且还是没有实际兵权的校尉。这也是马岱羡慕庞德的原因。
而且马岱也注意到了张辽带来的那群人中的武将,虽然他的眼力没有马超那样准确,但他却更相信张辽的眼光。即便这些人在武力上无法和马超相比,但早已经熟悉了曹军作战模式的马岱更加清楚,曹军的战斗将不再依赖与武将的勇猛,而更加重视全军将士集体的力量。能让张辽看重并从荆州千里迢迢带回北疆的武将,至少在治军、指挥这两项上绝对有张辽认可的能力。即便是马超这样的勇将,在数百名曹军精锐的包围中也要饮恨而归,若是曹军出动了弓弩兵,马超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想到这里,马岱不由得心中大吃一惊,他暗地里数了一下张辽此次带来的军官打扮的人,除了张新、赵虎是他认识的之外,曹彰他也从那独特的黄须认了出来,剩下的徐盛、李严、霍峻、傅肜、廖化五人马岱一个都不认识。不过马岱还是能从之前传回的消息和这几人在队伍中身处的位置上判断几人的大致身份。更让马岱头疼的是张辽素来有在自己的护卫中培养后备人才的习惯,郝昭当年就出自张辽的护卫队。而如今张辽队列中护卫打扮的人中也有很多陌生的面孔,这其中虽然有定期进行的护卫调动,可是马岱也不敢就此否认其中没有张辽看好的人物。
“今日之后,一定要好好的劝说孟起,否则再让孟起对张将军挑衅下去,叔父在雒阳与张将军建立起来的关系也未必有用。不行。还得赶紧给叔父送信,否则谁能劝住孟起这固执的性子?”马岱开始盘算起未雨绸缪的事情。
“仲华(马岱表字)将军。”
马岱抬头一看,竟然是张辽的贴身心腹张新。
“不知子初兄有何事寻我?”马岱立刻满脸堆笑的问道。
“仲华兄客气了,不过是寿成老将军在我家将军离开雒阳之前托你带给孟起将军的一封信。不过此时孟起将军的状态似乎不太好,就劳烦仲华兄转交了。”说完,张新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交给马岱,然后转身离开。
马岱接过信,信封上的字迹他看的很清楚,绝对是马腾亲笔。此时马岱心中明白,张辽对北疆之事早已经心知肚明,而且也一定有了应对措施。此时他还看在马腾的面子上,并让马腾出面劝说马超。若是马超再一意孤行,张辽自然也会有另外的手段。
想到这里,马岱心中不由得腾起一阵寒意,他看着张辽的眼中也露出畏惧之色。
“一定要劝住孟起,张将军诚不可为敌也!”马岱心中念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