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张辽的喜事可并不是只有这么一点,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为张辽处理各种琐事的司马懿难得的一次求见也为张辽带来了欣喜。
“将军,这便是懿今日欲向将军举荐的荆州名士,宜城马良马季常。”司马懿说话间,脚步一侧,让出身后跟着他的士人。
张辽正好有事要找司马懿,但是听到司马懿的话后,心中顿时将原本的打算放下,按捺着心里的喜悦,打量着被司马懿带进来的马良。
马良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岁左右,大约也就八尺不到(175公分左右),长相颇为俊美,两条笔直的眉毛中夹杂着数根白色眉毛,头戴进贤冠,身着玄色直裾儒服,手持一柄羽毛扇,一身道不尽的风流潇洒。
马良向张辽长身一揖,口中说道:“宜城马良,见过张征北。”
“季常免礼,请入座。”张辽本就准备征召马良,如今司马懿将人都带来了,张辽当然不会放过,也免了张辽再奔波一趟。
“辽在雒阳之时便听闻荆州有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辽今日正为充实幕府而寻觅人才,昨日拜访了鹿门山,今日早上有去了隆中。正准备明日去寻季常,哪知道季常却主动送上门来。既然如此,那正好说明择日不如撞日,辽便在此征询季常之意。”张辽见马良入座,便主动将话题挑开。
马良主动登门,张辽虽不知其中缘由,可是马家主动示好之意已是十分明显。既然如此,张辽也不会客气,你要示好,就要拿出诚意,我要你家一个子弟随军,总不能算错吧!
或许是马良一时间不适应张辽这样直接的风格,被张辽开门见山的话语问得愣在当场。倒是一旁的徐庶笑着向马良说道:“季常,将军行事素来直爽,从不喜拐弯抹角,所以将军府中说话行事皆是直来直去,这点你今后便会知晓。”
“将军为人爽直,文治武功皆有过人之处,良深感佩服。今日良登门求见,便是希望能在将军府中讨一个职位,以完成良昔日求学时立下的为国戍边之理想。今得蒙将军不弃,良愿随骥麾下,为将军参赞军务、出谋划策。”马良直起身,向张辽拱手道。
马良的态度张辽十分满意,虽然马家不是荆州大族,但是在宜城也算是势力强大,就是在襄阳也颇有影响力。而马良和其幼弟马谡也是鹿门书院的学子,和徐庶等人算是师出同门。虽然史书上的马良的记载着墨不多,可是从马良历任从事、左将军掾、侍中这些官职可以看出,马良处理政务尤其是庶务这一类繁琐事务的能力应该是相当不错。而且史评马良性情忠厚、贞实,是可以托付大事之人。
张辽在这些年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也对身边属官的忠诚愈加的重视起来。所以他挑选人员补充缺口时无一不是选择了那些被历史证明的忠贞之士,如廖化、傅肜、霍峻等等。而他看重的文士如邓芝等人也俱是清亮忠直之士。马良显然也是属于被张辽事先看好的那一类人,只不过他是自己上门的。
虽然司马懿引荐马良的背后势必有司马家和马家甚至是荆州各家族的交易,但是张辽不在乎,因为这些交易针对的主要目标只能是曹操,即便他张辽名列其中,也不过属于添头一类。而且张辽的部下将来大部分都将聚集在并州、幽州两地,雒阳那边最多留些负责文案的主薄和少量留守人员,即便那些世家有心,在北疆那种实力为上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在张辽大军环伺之下玩出花样。
“仲达,既然季常是你引荐,那引领季常熟悉环境一事你也就无可推脱了。我不日还要去一次新野,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位新野的名士。待那人的情况落实后,我的幕府也算充实完毕。所以这段时间你要让季常、公琰、承明三人尽快熟悉府中军政事务,并且要在主公回师雒阳前让他们达到可以接手部分事务的程度。”
马良算是张辽补充幕府文士的人选中第三名到位的人,有了蒋琬、潘濬、马良这三人,张辽幕府文士的三名空缺已经被补充完毕,张辽需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离开之人的事务接收过来。而且潘濬、蒋琬、马良以及尚未到位的庞统和张辽还未征召的邓芝这五人与离开的荀衍、温恢、杨俊三人不同,这五人都算是军政通才,而且庞统更是谋士中的极品,邓芝也是可以统领大军的人物。张辽这是在为将来北疆因为控制地域的扩大而因为贮备官员一时间补充不及导致出现的人员空缺的情况预先准备一些万金油一类的人才。
得到了马良的投效后,张辽稍作准备,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张新和二十名亲卫出城,渡过汉水,越过樊城,向新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