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页

“明公,适才之论不过是佗就医案而论,若此时要佗说话,还请明公让佗为公诊脉。”

曹操笑着点点头道:“好!身为医者,谨慎最为重要。据闻神医扁鹊曾言:医之纲领为‘望、闻、问、切’四法,今日孤便当一回病人,由得诸位医生诊治。”说罢,曹操伸出右手,让华佗诊脉视疾。

华佗见曹操如此,面色凝重起来,他深吸一口气,用一个小垫子垫在曹操的手腕下,随后将自己的手指搭在曹操的脉门处。

众人也是大气不敢出,静静地看着华佗和曹操。

华佗搭完了右手,又请曹操换左手,面色也愈加凝重。在两个手都搭完脉后,华佗朝着曹操拱手说道:“明公之病症与先前佗从医案中判断一般无二。明公头脑疼痛,皆因患风而起。其病根便在颅内,汤药之力无法直达头颅,即便是对症良药,亦只能算是枉服也。若要治疗明公痼疾,可以汤药热敷于头部,或可起到效果。但若要根治……”华佗此时已经感觉到为曹操治病这件事情看上去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但是他想了想,还是一咬牙说道:“若要根治,佗有一法: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啊!”虽然众人皆知华佗之言,但此时荀攸等人依旧发出惊呼。

第631章 化解华佗的麻烦!

当华佗说出那番话之后,张辽便目不转睛的看着曹操,他很想知道,当曹操听到这番明显带有杀意的话之后会有何反应。

曹操沉默不语,原本就不是很大的眼睛也因为眯起来而变得只剩下两条缝。这种表情再配合上曹操的那副胡须,加上散发出的气势,使如今的曹操看起来感觉很有些生气的样子。

张辽对于历史上华佗之死的集中传言始终存在疑问,要挟做官论、得罪曹操论以及不齿曹操为人逃跑论都有些问题。尤其是《演义》中的得罪曹操论和影视剧中的逃跑论实在有些荒谬。曹操的地位不是什么人都敢随便得罪的,即便是刘备、孙权这样的枭雄,面对曹操时也始终不敢强硬以对。华佗是士族出身这不假,但是就连荀家、杨家、王家、司马家这样的大家族都不敢和曹操强硬,华佗又岂会逆天而行。至于逃跑就更荒谬了,华佗与曹操是同乡,华佗在家乡的情况曹操应该最清楚,华佗更不会回到家便不再出门,这不是就等着曹操上门抓人吗?唯有要挟论让张辽感觉有点靠谱,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张辽也需要随机应变了。

而且张辽对华佗刚才那番话听的很明白,华佗并没有要求曹操一定要做开颅手术,也提出了以汤药敷洗头部的治疗方案,仅仅是将开颅手术作为了一种备选。决定权依旧在曹操本人的手中。

“那不知华医生以为何种方法为好啊?”曹操的声音渐渐变冷。

华佗此时已经进入了医生的治疗氛围中,对周围的变化犹然不自觉,见曹操发问,既没有细细体会曹操话中含义,也没有注意观察张辽等人的表情,开口便回答道:“手术虽可根治,但风险极大,佗也没有足够的把握。以佗之见,不如先用汤药敷洗,配合以针灸,完全可以缓解病痛,待佗对手术的把握更大一些后再决定亦不算迟。至于敷洗的药物佗到有几分把握,这些年四处行医,也发现了不少《神农本草》上并无记载的药物……”

华佗说道这里兴致高涨,神采飞扬,却浑不觉曹操的眼神中已经露出一丝肃杀的光芒。

张辽见状心中暗叫“糟糕”。具史书记载,华佗之死是因为曹操认为华佗有借为其治病之由要挟曹操任命华佗为官,《三国志》中就记录了华佗对曹操询问病情时的回答: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这病无法根除,只能拖延时日而已。于是曹操便认为: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也!张辽读过三国,自然对《方技传》的内容比较熟悉。然而张辽却并不认为陈寿所说就是事实,毕竟治病这种事情基本上属于私事,曹操当时也没有达到随身都跟着史官的级别,所有的内容也均是传闻、传言,难免会有失真。

但是此时张辽却看的分明,华佗确实是一个喜好医术的士族另类,即便是张机这样的名医在曹操面前依旧战战兢兢的保持着警惕,而华佗却因为问题涉及医术而忘却了他面前众人的地位身份。而此人又因为不谙官场规则,说话时不注意细节,结果造成了曹操的误会。张辽心知,若是他事先没有心理准备,没有注意观察华佗,此时也会误会华佗有意拖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