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页

无论是明白还是不明白,在场的人都不是笨蛋,孙权已经流露出了赞同之意,谁也不会再去无聊的反对。于是众人纷纷表示赞成,甚至有人还建议孙权命孙翊立刻赶往韩当军中。

孙权得到了文武官员的支持,自然心中有了底气。不过他还需要过一道关,那就是他的继母,也是他的姨妈吴氏夫人。

当年孙坚娶了吴景的两个妹妹为妻,不管当时情况如何,这两位夫人都为孙坚诞下子女。随着孙坚阵亡,大吴夫人病故,如今孙家后院便以这位小吴夫人为尊。她不但一视同仁的对待孙策等姐姐的子女,更是在孙策身故之后支持孙权继位,这才使得那有关孙权得位非正的谣言被压制了下去。但是她同样也是孙翊等人的保护者,正是有了吴夫人的保护,孙翊才能无惧孙权的猜忌,依旧无灾无祸的生活着。

如今需要孙翊出战,吴夫人这一关就必须要过,否则孙家内部一旦不稳,孙权继位的正统性将会再度受到怀疑。

“诸位之意孤以知晓,待孤禀明母亲后在做定夺。”孙权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对步骘十分赞许。如今群臣意见已经统一,便是吴夫人也不能随意否定,孙翊出战可谓板上钉钉。

随县,夏侯惇也接到了曹操的书信。在得知曹操已经派人去劝降黄祖,并有意让夏侯惇配合黄祖对孙权施加压力后,夏侯惇立刻将乐进、李通二将招来商量。他们在一夜不眠后,决定除保持必要的兵力守卫随县并依旧对荆州军控制的各城保持警戒后,全军能够抽调的兵力立刻做好准备,一旦曹操那边有所进展,大军立刻南下,决不能让孙权控制荆南。

曹操派往江夏的使者是阎象,这个当年袁术的谋士与黄祖也有些旧交情,让他劝说黄祖也算人尽其才。

而黄祖也真的不愿与曹操为敌,且不论两军实力差距,黄祖最是念念不忘的便是与孙吴的仇恨。

当年孙坚与刘表开战,黄祖作为刘表部下责无旁贷。战斗中孙坚中流矢身亡也算正常,战争中岂有不死人的道理。可是孙家却偏偏不讲理,因为这支箭是黄祖军中所射,于是便以此为借口,不断攻打江夏。这种颇为无赖的行径不但让黄祖无法忍受,就是黄家也不能接受。大家都明白孙家进攻江夏的根本原因,不过是为了人口钱粮,但是这个借口实在可笑,却有不好反驳。于是黄家、黄祖便真正的与孙家结下了不解之仇。

孙权意欲建立诸侯联盟,荆州内部明确表示反对的就是黄祖。虽然在众人沉默,刘表强行通过联盟的决议后黄祖也被迫接受,但是黄祖返回江夏便依旧我行我素,针对孙吴的防御始终没有撤退。也因为刘表如此举动,黄家原本不欲反对刘表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真正做到了与刘表离心离德。

刘表和孙权估计当时绝不会料到黄祖和黄家的反应会如此剧烈。在刘表看来,黄祖这个部下为荆州适当牺牲是正常的。而孙权更是认为我都暂时放下父仇了,你个杀人犯还不满足吗?前些年打你是为了报仇,抢了你的人口、钱粮就算利息,如今不来打你了,你就偷着乐吧!别不知足,咱们的实力比你强。

于是在刘表困难之时,黄祖在江夏按兵不动。随县失守,黄祖也只是虚张声势。孙权派兵增援,黄祖却闭门不纳,还坐视曹军将孙吴军全歼。这就是刘表、孙权想当然造成的后果。如今曹操更是要将这一点利用到极致,不但要动员黄祖早些归顺,还要借助黄祖之力牵制住孙权的兵力。

黄祖的心思被曹操这边摸得一清二楚,他本人也对襄阳城内的情况了若指掌。能够不用等荆州内部的意见统一而单独归附曹操,黄祖自然是愿意的。再加上曹操开出了封侯和继续担任江夏太守的条件后,黄祖再无异议。

至此,曹操的南征得到了一个完整的郡,江夏郡首先归附曹操。

再说孙权,他好容易劝说吴夫人同意孙翊出征之事后,却又让孙静带来的消息弄得哭笑不得。

原来孙静通过孙家在长沙和江陵安置的细作查明了黄忠回师长沙的真相。孙权也没有想到,仅仅是为了调开黄忠,蔡瓒编造出来的谎言便于他们的计划不谋而合。此时除了叹息造化弄人之外,孙权、孙静也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