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页

额曹操的麾下也有着数量众多的官员,尤其是中高层官员中更是七成以上都是士族出身。荀彧、荀攸、钟繇、陈群、董昭、崔琰、卢毓、陈登、司马朗等等。索性军队中的士族没有占据优势,大量的士族子弟被充实到了枢密司和枢密院,而军中的基层军官多是行伍出身,高层军官中也是曹氏亲族和庶族子弟居多。

此时张辽所想的已经和前世及初到汉末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不想一竿子将士族全部打到,也不想让自己融入士族,然后享受短暂的富贵。张辽更多的是想让士族、庶族以及新兴的军事、商业贵族能够后有效的融合在一个框架下治理国家。虽然这个目标看上去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张辽就是想试一试。

青州新政、军改和枢密院就是张辽为此做出的试探性行动,此时看上去效果还不错,至少没有士族在这上面纠缠。而且在青州、幽州施行十分顺畅的商法也渐渐的被中枢官员接受,正在考虑是否将其引用到中枢法规中。倒是民法越来越向乡民公约的方向靠拢,更多的有了宗法的影子,这倒是张辽当初所未曾料到的。不过只要能被广大百姓所接受,这些宗法迟早有一天也会堂而皇之的成为现行法规,这不过是时间的先后而已。

而张辽也意图借着董昭恢复“五等爵位”的提议,趁机提出自己那套有关封爵制度的建议,这也是为士族的扩张拴上一个笼头。但是有关中央及地方的官制,张辽就不太敢于介入。不是他没有腹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配合着宋朝的枢密院,再加上后世的那种平衡为主的政治格局就是张辽认为最适合从现在起一千余年的制度,然后将科举与察举、征辟并举,再建立起无论官吏皆要经过学习和考核的长效机制,就足以能坚持一千多年。但是曹操至今也没有就文王和武王做出选择,张辽也只能憋着,否则万一提前出台制度却将曹操自己给憋住了,那张辽就算是心腹、妹夫,也得被曹操恨一辈子。

当张辽在雒阳城依旧苦思冥想着究竟何时才是他介入的最好时机时,刘璋向荆州派出的使者许靖也在襄阳活动开来。

许靖乃是名士许劭的弟弟,可是这兄弟二人却因为政见的不合而致使兄弟分离,直到许劭身故,许靖也没有再与许劭会合。不过这丝毫无损许靖的名声,许靖为官清廉、惜才如金的名作风早已经让他成为天下人赞许的对象。当他一到襄阳,襄阳的官员便纷纷登门拜访。

“文休公,据嵩所知,文休公是意欲返乡的,怎如何有变成益州的官员?”韩嵩刚刚坐下便直截了当的提出这个问题。

“德高,靖自抵番禹,便思北上,然经过成都,却被刘益州盛情款待,极力相邀,靖亦是不便拒绝刘益州之好意,便留在了成都为官。”许靖淡然的说道。虽然韩嵩的语气中有点冲,可是到了许靖这个年岁,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唉!”韩嵩也知道,刘璋盛情挽留许靖而许靖若是执意不从,以蜀中的环境,天知道会出什么事,刘璋可不是人们口中那个暗弱无能之辈。虽说无法平息蜀中的明争暗斗,但是要处理几个不给面子的士人,刘璋还是能狠下心的。

“德高,你来见靖是为何事?”许靖问道。

“文休公,嵩知公此来襄阳,必是为了诸侯联盟一事。此时嵩做不了刘荆州的主,无法阻止诸侯间的联盟。来见文休公,不过是为了见见故人。”韩嵩也没有掩饰,直接就告诉许靖,你的目的我知道,但我阻止不了,所以也不阻止。

“呵呵!德高倒是看得开。”许靖笑道:“此事也确如德高所言,你我根本左右不了啊!”

许靖、韩嵩说到这里,不由得相视一笑。可是他们却在对方的眼中看到的都是无奈。

事实也确如许靖、韩嵩所言,对于诸侯之间的联盟,他们这些没有家族力量支持的人根本是无能为力。这也是刘璋之所以派遣许靖到襄阳,法正到西凉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人都是寄寓益州的士人。而孙权也是一样,诸葛瑾和吕范也都不是江东人氏,无论他们是否赞同孙权的决定,他们的反对力量都可以予以忽视。

“孔明,你还是不愿出仕?”

再度被派遣到襄阳的诸葛瑾此时正在诸葛亮的家中,他此次前来除了继续重申与荆州的盟约之外,还希望能促成更多的诸侯参与联盟,许靖就是他的目标。但是此时,他却希望能说服自己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出仕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