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汉高祖刘邦从此地入蜀避开项羽的锋芒,又从此地出蜀与项羽争夺天下,一路上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和遗迹供人凭吊。而此时,曹军也正沿着四百年前的前辈们留下的足迹,向着他们此次的目的地汉中坚定的前进。
在队伍的当中,这里是曹军的中军所在,张辽、曹休正站在路边一处凸出的石头上看着麾下将士们行军。
“将军,蜀道难行果然名不虚传!”曹休虽然曾经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的避难,见识过南北不同的地形、地貌,算是曹军中经历比较丰富的将领。然而即便是他也同样没有见识过蜀道这般难行的道路,虽然事前有张辽的提醒,也见到过军情司发回的情报,可是当他亲眼见识到时,依旧是那样的吃惊。
张辽就不同了,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后比他的见识更加广博。虽然前世的张辽同样也没有亲自到过秦岭和四川,但是他却早已经从各种影视作品、专题纪录片中见识过蜀道。再加上那位唐代大诗人流传千古的名篇,张辽对于入蜀作战的难处可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曹休此时就对张辽佩服不已,更是对张辽高瞻远瞩般的提议深为叹服。此时已是三月,可是张辽还是在战前准备中坚持让后勤给全军将士准备冬季装备,这一点非但他们这些将领不解,就是曹操也有些疑惑。而张辽却通过郭嘉拿出了秦岭及蜀地山区近几年的气候变化情况,并让山地步兵中的佼佼者亲自向众人讲解了山区的气温变化,这才说服了曹操以及众人。可就是如此,曹休在进山之前依然心存疑虑,毕竟他也不是没见识过大山。然而事实证明,张辽确实是对的。蜀地的山区完全和曹休见识过的南方山区不同,这里的山中气温变化极大,非但昼夜温差大的吓人,那夜间的低温完全能与寒冬相比。若非全军都带着冬季装具,夜间扎营时就会出现非战斗减员。
同时让曹休感到佩服的还有张辽坚持了他在军中那种让士兵自己用车子携带个人多余装具的习惯,从而使得此次征讨大军的后勤压力大为减弱。但是与在河北平原上那一什人负责一辆大板车不同的是,此次入蜀,曹军步兵则是以一伍人为一个最小单位,轮流负责的也不再是木制平板车,而是木制独轮车。这种两边都能装载货物而只需要最少一人便可以推动的小车在狭小的蜀道上游刃有余,将士们多余出来的装备完全可以被独轮小车一次性运走,还能够在战斗距离遥远时运送沉重的兵器铠甲。除了一路上多出来的那无法遮掩的“吱吱扭扭”的声音,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让曹休心情舒畅。就算是那连绵不绝的“吱扭”声,曹休也能够一笑而过。
“将军远见,休深感钦佩!若非当日将军坚持,如今我军非但后勤吃惊,将士也会因烟叶寒冷是无端折损战斗力了!”曹休侧着身,用无比佩服的语气对张辽说道。
张辽笑了笑,扭头道:“这又岂是本将军一人的功劳,若无奉孝麾下的谍报不断送回的消息,本将军焉能提前做好准备?在攻取汉中这个大前提下,咱们与他们同样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
虽然张辽做出这下决定完全是因为他前世的记忆,但是为了不至于让人怀疑他这个未曾到过蜀地的人为何会做出如此建议,张辽还是早早的就从郭嘉的军情司那边做好的准备。至少这样看起来也不过是他张辽更善于分析总结各方面汇集的情报,却不至于变成一个生而知之的怪物。
但是此次入蜀的独轮小车却是张辽的原创。古代军队的后勤一直是老大难,当年汉武帝时期,数次北伐匈奴,为了供给几万骑兵在草原上的战斗,汉军可是出动了数十万的步兵运送和护卫着粮食。张辽在主政青州时便在军队中实施了“板车随军计划”,欲借此减轻后勤的压力,而随后与袁绍的战争也确实使得青州曹军在进攻时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以实践证明了随军板车的可行性。而针对狭小难行的蜀道,张辽便想到了后世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独轮小车。
一直到张辽穿越之前,独轮小车都并未从中国的大地上绝迹,除了博物馆,还有更多的偏远山区的百姓在使用着这千年流传下来的小车。而这小车也算是功劳匪浅,当年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就曾高度赞誉过独轮小车对军队关键战役胜利的贡献。而后世学者也在研究曾今的那段历史中诸葛亮研发的“木牛流马”时怀疑这独轮小车便是“木牛流马”,虽然他们并未拿出更加让人信服的证据,但却是让张辽对独轮车的结构作了详细的了解。如此一来,在曹操决定采纳张辽先取汉中的战略思路之后,张辽便通过曹操信使让夏侯渊提前在军中制作了近万辆独轮小车。每一伍一到两辆,视兵种的不同和携带装具的多寡而定。至于骑兵,则由辎重兵全力保障战马的精饲料,以确保骑兵的战斗力。
然而曹休以及其他人却并不知道张辽其实不过是在剽窃,他们对张辽那天马行空一般的理念只有表示叹服,他们也都是老行伍,自然知道军队物资多准备一份的好处。况且这些大板车和小独轮车除了能适用于不同的道路交通,也能便于步兵在遭遇战中布置防御措施。无论是遇到敌人的骑兵还是步兵,板车可以起到盾牌的作用,而散乱或者严整的车阵更加能够作为阻挡敌军追击和搅乱敌军阵型的极好的道具。正因为有了张辽推广的板车,夏侯渊才敢于在骑兵数量远远不及西凉军的前提下敢于对西凉始终保持着低烈度、小幅度的攻势,使得韩遂这些年根本就不敢轻易东向。
“文烈,让将士们再加快些行军速度。告诉他们,若不愿在战后被张颌、郝昭那一路战友比下去,那就早些走出大山,对汉中发起攻击!”张辽盘算着时间和路程,对曹休说道。
虽然对于此时曹军行军速度并不算慢,但缺少有效联络手段的情况下,张辽还是希望能尽早赶到出口处,然后好好休整一日,再以最佳状态发动攻击。秦岭的山势地形实在复杂,就是张辽在幽州屡次建功的禽鸟信使如今也无法在如此负责的环境下准确的找到目标,曹军此时真的是只能依靠两路大军的将领凭借各自的能力自行作战了。
好在大前提和作战原则张辽已经向张颌交代清楚,深知张颌能力的张辽倒也不担心张颌、郝昭这两个尚未被曹军众将认清的未来名将会失败,张鲁军的实力还没到让张辽担心的程度。
“诺!末将这就去!”曹休此时对张辽的态度就犹如最恭敬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张辽的经历和这一次缜密的提前部署让曹休这个被曹操盛赞的“曹家千里驹”在继曹昂、夏侯尚兄弟和曹真之后,成为又一个对张辽的决定深信不疑的曹家第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