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

当众多学子的哭声传遍高密时,全城百姓纷纷忍不住悲戚,也随之哭泣起来。他们还自发的拿出准备给自己或是家中长辈百年后使用的白布,为郑玄戴孝。

张辽并没有随着哭声的传来而进入屋子,他依旧矗立在当院,一言不发。可是人们却全都能感到张辽身上那浓浓的悲伤。

矗立片刻,但全城都满是一片哭泣之声时,张辽终于转过身来,面对着郑玄的屋子,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向郑玄叩首。这使得张辽似乎失去了疼痛感,他结结实实的给郑玄磕了九个响头,让一旁的国渊等人顿时大惊。

待国渊急匆匆的冲到张辽身边扶起张辽之时,他很清楚的看到张辽的额头已经一片通红,并流出了鲜血。当国渊扶起张辽之后,张辽因数日鞍马劳顿,到了高密也未能休息,加上伤心郑玄去世,终于昏了过去。

“文远啊……”国渊哀痛老师的去世,吃惊张辽的举动,也是无言以对。

郑玄的葬礼极为隆重,除了他那些本地的和从各地赶来的弟子及好友,尚有各方学者送来的挽联,并由高密全城百姓为之着孝,郑玄此生无念矣!

在郑玄的灵堂前,张辽又做了一件让众人吃惊的事情。他当时正全身素袍的跪坐在灵堂前,突然间他命人为他找来纸笔,沾上浓墨后在白纸上奋笔疾书。

虽然张辽的古文学功底极差,但此时他却不再顾忌。虽然他自己写不出合适的文章,当他却认为此时唯有那篇《师说》能够寄托自己对郑玄的哀思。但是必要的修改还是需要的,否则就是绝对的文不对题,这点功底张辽此时还是有的。

不过人总是失去了才感到珍惜,张辽也不例外。此时他才感到自己对郑玄的孺慕之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恩师郑君康成公,年八十一,毕生钻研学问,破今古文经学之分界,融通众家以为一,可谓集大汉经学之集大成者也。终其一生,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当张辽身后的国渊随着张辽的笔尖移动一字一句的将文章读出来时,原本还有些奇怪的众人纷纷为之动容,这分明是一片寄托着对老师无比哀思的短文。

至此,张辽再度名扬天下,但却是以尊师重道之名。士林也终于彻底接纳了这个另类、古怪的家伙。这不得不说又是郑玄给张辽的遗泽。

第499章 粮食问题大如天!

郑玄的身份比较特殊,他的死讯自然也会被送到曹操这边。而因为郑玄在士林的崇高地位和曾经帮着曹操稳住了中原士族的关系,曹操也对郑玄的去世表示出了足够的哀悼。

在新任丞相曹操的主持下,雒阳城的太学中为郑玄的去世而竖起了白幡,学子们也全身素袍,以示哀悼之意。同时派出侍中兼领光禄勋郗虑、谏议大夫董昭和骑都尉曹休这三人将分别代表天子、朝中众臣和曹操本人前往高密祭拜。

“仲德、公达、奉孝,文远这篇文章做得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