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子瑜,不,应该是诸葛瑾说道。
孙权这时心中感激的想到:“子瑜,子瑜,平日为孤分忧,今日解孤窘迫。他日只要子瑜不负孤,孤亦绝不负子瑜也!”
“噢!”周瑜轻叹一声,点点头。然后抬头问道:“不知诸位主张如何呢?”
诸葛瑾身边的另一个文士起身说道:“曹操自起兵一来,并兖州、取徐州、下青州,攻无不克。剿吕布、灭袁术、平袁绍,战无不胜。如今又一举荡平北方乌桓,使是北疆得到安宁,其武功之盛,已然冠绝天下。今曹操拥兵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意图直指南方。虽今日大军尚未南下,但却已露吞并之像。吾等为庶免江东之祸,让百姓不再手拿战乱之苦,故而劝主公暂且降之!”
“步子山!”那文士话音刚落,武将那边便有人高声喝斥。周瑜循声一看,却是老将程普须发皆张,直着身子喝道:“吾等自随孙将军开基创业,大小数百战,方才战得四郡城池。今主公听谋士之言,非但早早放弃九江与扮个庐江,如今更是未经一战便欲使主公降曹,此真真为可耻可惜之事!吾等宁死不辱。望主公决计兴兵,吾等愿效死战耳!”
“吾等愿效死战耳!!!”大厅中所有的武将立刻齐声应和的程普的豪言壮语,一时间煞气阵阵,大厅中气势雄壮之极。
老将黄盖更是直接站了起来,走到大厅中间,拍着脑袋对着孙权说道:“主公,黄盖血可流,头可断,宁死亦不愿降曹!”
“老将军壮哉!”孙权心情激荡。
周瑜、鲁肃亦是微笑不语,但他们心中确实为这个刚烈的老将军所感动。文官那边则表情丰富,诸葛瑾、步鸷、吕范、薛综、程秉、严峻等人表情不一。不过这些文官虽然力主降曹,可是他们却全部都是孙权所信重的臣子,建议降曹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没听步鸷话中说的是“暂且降之”吗?话中未尽之言便是“以待时局有变,再如何如何……”。所以不但孙权不怪罪他们,便是周瑜也同样没有任何歧视和不满。至于孙权的亲族如吴景、孙贲等人才是真正的一言不发,他们完全是以孙权马首是瞻的。
周瑜心中明白,文官们的建议在敌我力量相距悬殊的时候并不算馊主意,只不过他们这些文官尚且对曹操并不了解。可是周瑜却是见过曹操的大将张辽的,他深知这种所谓的伪降或是诈降根本就瞒不过张辽,自然也不可能瞒过曹操和曹操的一群谋士。而要对付这种投降之法,他周瑜自己就有大把的主意,又如何能际遇日后的时局变化呢?
然而文官那边并不死心,在他们看来,这种有败无胜的仗何必要打?不但使百姓涂炭,当地生产被破坏,还会使得各大家族的利益受损。消耗了钱粮却得不到好处,实在是得不偿失。故而文官这边又有人起身说道:“主公,请主公自思,与袁绍相比若何?曹操昔日虽掩有四州之地于袁绍分庭抗礼,然兵不过十余万,还有司隶、豫州嗷嗷待哺之百姓拖累,却依旧能主动进攻,一鼓而克袁绍。何况今日曹操北征乌桓而大获全胜,协胜利之势,拥百万之众,进而大军南征,岂可轻敌?况曹操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名,使诸侯无抵抗之理由,今曹军南下,也必然是以朝廷之名为先,主公当如何拒曹?吾江东可以依仗拒曹者,唯长江耳。今曹操于青州、徐州亦治有水军,艨艟战舰,何止千百?届时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我势力众寡,又不可论,如何可当之?不如且降,更图后计。”
说话的是吕范,他详细的分析了曹操和孙权的优劣,一番话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确实言之凿凿,正大堂皇。
周瑜对吕范说的这些理由心中亦是认可,只不过他更清楚投降的后果,他也不想再试探了,抬起手,示意众人自己要说话。
孙权、鲁肃再就等着周瑜开口了,那些文官武将们也眼巴巴的看着周瑜。
“子衡此言实为迂腐之论也!江东自文台公立业以来,今历三世,安忍废弃?况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虽受制于东西二刘,但仍能扩疆辟土。曹操南来,二刘首当其冲,将军正可从中周旋,借以获利,奈何降贼耶?且曹军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鲜卑、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虽亦有水军,然舍鞍马,仗舟楫,北军步兵如何能胜我南军将士,二忌也;又闻曹军北伐,消耗粮草无算,皆为张辽等数年积蓄,此时曹军粮草必然不足,只要守军坚持数月,曹军粮草必会消耗殆尽,士卒无粮,战马马无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曹军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以逸待劳,又可暂时联合二刘之力共拒曹操。若将军许可,瑜请精兵三万人,待机而动,保为将军破之。!”
周瑜这一番激昂之言算是给孙吴官员中一直以来的争论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文官们鸦雀无声,武将们兴高采烈。而孙权也矍然起身,定下了武力抗曹的结论。同时孙权也命周瑜为都督,程普副之,鲁肃随军参赞军机,调拨三万精锐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