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涿郡涿县就有一个张辽看好的人。此人名叫卢毓,表字子家,是汉末名臣卢植的幼子。卢植自得罪董卓被免官隐居上谷郡后,又被袁绍辟为军师,于初平三年病逝。此时袁绍和公孙瓒又在河北开战,致使幽州动荡,而卢毓的两个兄长也在战乱中丧生。卢毓十岁丧父,随后又丧兄,加之战乱频仍,幽冀饥荒,卢毓小小年纪就将家族挑在肩上。他带领家人迁回涿县故地安居,命家中仆役耕种土地,用以奉养寡嫂和兄长之子,自己则闭门读书。
张辽尚未到达幽州,就命人打听过卢毓的消息,希望这位曹魏历史上的名臣,官居司空的卢毓能够出仕。而且张辽还知道,唐朝五姓望族中的“范阳卢家”在汉末的源头可就是卢植,这可是写在了卢氏宗谱上的东西,由不得张辽怀疑。所以对于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家族,张辽当然要在他们看似没落的时候出手帮忙。
张辽这次很幸运,他和卢毓也算是同出一门,他的老师郑玄和卢毓的父亲卢植均师从大儒马融,张辽以此作为突破口,倒是没有让卢毓反感。(这么说张辽和刘备、公孙瓒也算同门哦!)而且眼光敏锐的卢毓也已经看到了河北之地的政治走向,曹操的雄起已经无可阻挡,他作为卢家唯一的男儿,当然要为卢家的未来着想。于是他和张辽算是一拍即合,卢毓答应出仕,在安顿好家眷之后,卢植加入张辽的幽州牧府,担任主簿一职。这可是张辽从未设立过的职务,也就是因为卢毓年纪尚轻,又不似陆逊般混迹在更重实力的军中,为了给卢毓减压,张辽才特设主薄一职。
张辽此举也赢得了卢毓的好感,对于张辽设身处地的考虑,见惯了人间百态的卢毓是能够感受到张辽心中的善意的。而张辽也在得到卢毓的明确答复欣喜不已,唐朝五姓望族中他实际已经和王家、卢家都拉上了关系,只要将来交流得当,互通婚姻,他的张家未必不能跻身望族之列。他张辽最不缺少的就是前瞻性的眼光,他如今投资的就是未来。
当张辽向代郡前进,途经冀州中山国广昌县时,张辽遇到了刚刚从雁门赶来的前任雁门太守郭缊一家。在对郭缊勉励了一番后,张辽特意注意了郭缊身后那个半大的小子。以张辽的经验,这小子就是郭淮,年纪不大却已经显露出不同寻常的精明,让张辽心中暗喜不久后又可多一个干活的人。
告别郭缊一家,张辽进入了代郡。如今冀州的中山、常山和并州的雁门已经归附曹操,代郡唯一的威胁就是北面的鲜卑。刘虞之子刘和为报父仇,联合袁绍和刘虞旧部鲜于辅、鲜于银、齐周,引鲜卑、乌桓兵入寇幽州,代郡、上谷、广阳、右北平皆遭难。如今曹操击败袁绍,鲜于辅等人有意归顺曹军,但在他们尚未得到曹操方面确切消息之前,他们依然将万余兵力猬集在代郡的马城和上谷郡的广宁、宁县这原本属于护乌桓校尉的地盘一带。这是他们原本就屯兵的地方,当年即便公孙续重新集合其父旧部与袁绍对抗,也没能将他们彻底驱逐出这里。张辽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好好评估一下他们的实力,看看该如何应付他们。为此,张辽进入代郡后就一路向代郡北边重镇高柳城而去,甚至都没心情在途中停留片刻,登一登北岳名山。
不过张辽的人品显然不是太好,鲜于辅等人依仗着手下的兵力,根本就不甩他这个幽州牧,毕竟张辽的三万兵还要四面防守,所以他们很干脆的没有理会张辽这个曹操正封的幽州牧、镇北将军,而是派人直接南下,找曹操谈判去了。这让张辽哭笑不得,他真不知道这群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竟然会认为凭借他们万余兵马就可以威慑自己。
而然张辽此时也没空计较他们的态度,如今他要快速稳定占领的实地,一旦内部稳定后,不管曹操那边有何指令,他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心情来处置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就在张辽准备离开高柳城时,张辽又发现他的人品似乎一下子变好了。随他同行的田丰悄悄告诉他,在高柳城看见了失踪的袁绍谋士荀谌。这让张辽大喜过望,他原本就缺少谋士,即使沮授、田丰成为了高级顾问,他们也常常是顾而不问,让张辽不得不低声下气的求教。或许这只是他们和张辽的玩闹,但这确实很让张辽头疼。而如今发现了荀谌,张辽当然不会放过扩充幕府的机会。
荀谌可是荀彧的堂弟,袁绍的谋士。虽然在袁绍麾下他并不出彩,但观其在袁绍势败后立刻消失就能看出此人的才干。据说荀谌和荀攸不合,因而不愿回家,或许这也是他北上代郡的原因。张辽干脆让郝昭带兵将荀谌挟持,夹带着一起行动。途中又以言语挑动荀谌和荀攸一决高下的心思,这才算基本收服了荀谌。
心情大好的张辽带队直奔右北平,那里才是真正的前线。不同于因内斗而暂时衰弱的鲜卑,逐渐强大的乌桓和公孙度才是张辽当前的敌人。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张辽站在了卢龙塞的城墙上。
第342章 卢龙塞上话乌桓!(上)
“子龙,友若,”在城墙上沉默了许久的张俩终于开口了,“看着这残破的关墙,和那些因为鲜血的浸透而变得发黑的印迹,辽能知道这些年边疆的将士是如何的艰难。今日辽来了,就不会让昔日的情形再现,决不能再让这群胡人如此肆无忌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