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页

“侄儿见过姑丈!”

在曹昂的带领下,这帮小子向张辽躬身行礼,齐声问好。这整齐的声音虽带着些稚嫩,带却让张辽有一种回到军营的感觉。只不过曹泰、曹演、夏侯称、夏侯威这四个小子在行完礼之后却还躲在众人身后,只顾着用舌头舔着沾满油腻的小手,这种童真的举动才让张辽意识到,自己面前的依然还是一群孩子。

张辽哑然失笑,自己差一点就准备将孩子当做成年的士兵来对待了。看到夏侯尚正用恶狠狠的眼神瞪着那四个浑不知怎么回事的小子,张辽轻笑一声,说道:“伯仁,无需如此。既然觉得好吃,那就是对你们清姑姑最大的褒奖。”

说完,张辽拉着曹昂走到院门口说:“子修,刚吃完饭,我也不会让你们剧烈运动。你带着他们,收拾一下个人卫生,自由活动两刻钟后,你将他们带到我家的小校场来。”

“知道了。姑丈。”曹昂说完还冲着张辽嘿嘿一笑,才转身去教训小兄弟们。

这才是我希望的曹老大的接班人,最起码他懂得尊重前辈。张辽嘴一撅,朝鼻子上方吹了一口气,转身向自己的小校场走去。那里早已经布置妥当,只等着这群小子来接受教训了。

但是,一路上张辽却在想着今日到他家中的这群小子的历史记录。可是无论他怎么想,他的记忆中只有曹昂四兄弟和夏侯霸的记忆。若不是夏侯尚跟了他足足三年,他也不会对这么一个人有什么印象。曹昂四兄弟中他也就是对曹丕、曹植印象比较深,毕竟这两兄弟争夺嫡位可是激烈异常,而曹植的《洛神赋》和《七步诗》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让张辽没法不熟悉。而曹彰,张辽只记得这位爷是个武将,而且还是个被曹操拿出来和孙权比较的儿子。但是考虑到自家的儿子自家夸,张辽并不认为曹彰的能力会强到天上去。至于曹彰曾在北疆取得的战功,对不起,张辽前世看书的时候就没注意。

而其余的小子当中张辽能记住夏侯霸则是因为这位夏侯渊的次子是曹氏宗亲子弟中唯一一个在曹魏当上了将军后又叛逃到蜀国当了将军的人。据史书记载,这是因为当时司马懿在掌握了权力之后准备清洗曹氏宗亲,那时正好在魏蜀相争的前线的夏侯霸这才决定叛逃到蜀国去避难。当然这也得益于当年夏侯霸的一个族妹在外出时被张飞抢走做了夫人,并为张飞产下包括蜀汉后期大将张苞在内的数名子女,而当时蜀国皇帝刘禅的皇后和皇妃也是张飞和夏侯氏的女儿。夏侯霸在蜀国有这样的外甥和外甥女搭建起来的关系,也就可以理解当时蜀国为何能够接纳他了。而且张辽前世因为看了一部武侠小说,对西晋名将羊祜产生了兴趣,经过了解之后,他知道了羊祜的妻子就是夏侯霸的女儿,是被夏侯霸的弟弟,如今还是个小鬼的夏侯威嫁与羊祜的。

想想也好笑,从汉末到三国再到两晋,这些个名人、名门之后基本上都能够连成亲戚,中国自古以家族联姻拉关系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就和西方的一个传统观念——“只要走过六座桥,就能和全世界做朋友”极为相似。而想想自己的到来似乎将原本这么庞大的亲戚体系给破坏殆尽了,张辽又有些沾沾自喜。

虽然张辽的记忆中只有这几个人的印象,可是通过这些年的接触,张辽很清楚的知道,今天到他家这群小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个个都是曹家和夏侯家杰出的子弟,而且还有夏侯惇家的小子因为没有随父亲赶到雒阳而缺席。包括他指导了三年的夏侯尚在内,那夏侯衡、夏侯称、夏侯威、夏侯儒、曹泰、曹演全部都是聪明机灵,但同时也很调皮捣蛋的小子。

至少根据张辽的观察,这群小子当中除了曹彰和夏侯霸将来只能为将之外,其余众人可都是文武双全的人,夏侯衡、夏侯儒、曹演稳重,夏侯称大气善辩,夏侯威任侠博学,曹泰机灵。虽然此时他们尚且年少,却已经是第二代子弟中的佼佼者。再加上此时尚留在濮阳的夏侯惇那个老实但骁勇的长子夏侯充,曹家第二代也颇为不凡。

不过说实话,张辽有时候也感觉这群小子和史书记载的曹操少年时代极为相像,活动起来也是天怨人怒,神憎鬼厌,颇有当年曹操在乡间的风范。难道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有曹操这个榜样的存在,小辈们就纷纷效仿。可是为什么就没人来效仿一下哥哥我呢?张辽此时不无郁闷的想道。

虽然他们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记录几乎少到让人遗忘的地步,可张辽却知道,只要他们这群人能够用心努力,曹魏的第二代力量绝对不会逊色于第一代。而他要做的就是在一旁看着这些小子成长起来,并接过他们这些长辈手中的旗帜,带领着曹魏势力继续向前走去。

接下去的节目就相当精彩了。当适度活动过的小子们被曹昂带到张辽家后院,靠近雒阳小西门的小校场时,这帮家伙被校场中的布局和设施都给镇住了。这里那里是什么自己闲暇时练武的小校场,分明是一个缩小了面积,但却是设施齐全的军营训练场。

那离地仅仅二尺左右的荆条网,还有数十个藤筐组成的跨越练习场,注入了泥浆的大坑和一片松软的沙地,夯土筑成的高矮不等的数道土墙,还有绳梯、绳网、独木桥等等,全部都是他们曾经在虎卫军的训练营中见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