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将军,晔对此并无异议,然士林的反应将军也必须考虑。相对于将军想借此事大力拔高武将的地位一事,军中对此项方案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的反应实在是微不足道。若是军中之人能体会到将军的深意,他们大力支持还来不及呢!”

张辽听到刘晔如此说,知其是赞同自己的改革方案的,而且能够直接考虑到军中将领的利益问题,这只能表明刘晔这些年跟着他已经是受到了影响。张辽这份方案虽蕴含的就是提高武将的地位之意,虽然在这个乱世中武将的地位并不低,但张辽不希望看到日后人们将周瑜、鲁肃这样的将军统统写成文人儒将,虽然这两个年轻人确实是喜欢做文士的打扮。

“有解否?”张辽问道。

刘晔对张辽的问题思索了一会儿,“将军的方案中以恢复古制为借口是妥当的,只是若能取得几人的支持就更好了!”

“管幼安和康成公。”张辽看着刘晔说道。

刘晔微微一怔,随即释然。他清楚这份方案必然是张辽数年思考的结果,其中利弊也必然明了,至于对策,想必也和他差不多。之所以先和他商量,也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身份特殊,和士林、军队以及官府都有联系,先得到自己的支持会在以后省很多事情。

刘晔从常理判断是没错的,可张辽偏偏不是常理之人,这东西根本就用不着他数年思考,只不过他一直在等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足够的时候才开始推动罢了。

“然!若能得到管幼安和康成公的支持,最少将军在青州行事将事半功倍,就是朝廷那里,主公也能理直气壮的为将军辩解。呵呵,如今大汉士林,能和康成公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了!”刘晔嘴角上翘,露出笑容说道。

“好!先找管幼安,再去高密见老师。”

张辽说做就做,在放走刘晔后,立刻出城向北海赶去。如今管宁正好巡视到北海,算算行程,今日应当就在高密。张辽快马加鞭,全速前进,希望能在晚上赶到高密。

张辽的运气不错,当他在高密城门就要关闭的前夕冲进高密城后,他在郑玄的家中看到了正好来拜见郑玄的管宁。

“学生张辽拜见老师!”张辽用眼神向管宁打了个招呼后就跪下向郑玄行了弟子礼。

“快起啦!呵呵。文远如今身负重担,事务繁忙,想必不会无事而来。说吧,若是为师能帮你的,必不会让你失望。”郑玄和蔼的笑道。

看着郑玄远比前几年老迈的样貌,张辽心中有些暗自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多抽出些时间来陪陪这位老人,今天也是因为要郑玄支持自己的改革方案才赶到高密,这让张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脸上也流露出愧疚的神情。

郑玄倒是一点都不责怪这个弟子,他当初也是因为张辽那“神奇”的算学天赋而将其收为弟子,师徒二人虽然没有长时间相处,但就是那些短暂的交流,让郑玄感到自己收下的这个弟子思维活跃,不拘成法,或许经学的功底差了些,可难得的是他从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典籍。而且还让自己的思路也豁然开朗,对自己那些似乎陷入瓶颈的专著也有了新的思路。虽然这个弟子长时间没有来看望自己,但身兼重任,要为青州的军政大事负责,而自己前段时间也闭门修书,哪有时间接待客人。

“文远,你我师徒不必拘于那些俗礼。有何事就说吧。”郑玄看着面带愧疚的弟子,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