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可这张辽不也是曹操的妹夫嘛?论起来也算是曹操的亲族啊?”刘协打断了杨彪的话问道。

“陛下明见。这张辽是曹操自酸枣起兵时就跟随曹操的将领,为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此时也和曹操联姻,但他毕竟不姓曹,而且他还是郑玄公的关门弟子,又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印刷术,在士林之中也有了极大地影响力。只要我们的功夫做的到位,并不是不能让曹操对他起疑心的。”杨彪说。他其实对张辽也并不了解,尤其是对张辽慵懒的性情一无所知,也不过只是想当然耳。

“那曹营中其他人就没有可能了吗?”刘协问。

“有!徐州的陈珪、陈登父子,青州的孔融皆有可能。剩余之人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影响不大。或许他们的才华不逊于二荀及张辽,但因名声不彰,则影响力不足。故老臣以为当前应以这三人为主。”杨彪答道。

“嗯。老太尉见多识广,此事当如何安排呢?”

“以老臣只见,可辟荀彧为光禄大夫;荀攸为少府;张辽为青州牧。此三人尽皆封侯。若曹操对三人起了疑心,陛下就可乘机将他们收为臂助,有了这三人,就等若有了颖川荀氏和郑玄公的支持,对陛下亲政将有极大的帮助。”杨彪越说越兴奋,说到最后连身体都直了起来。

杨彪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刘协和董承,董承还好,刘协却眼睛越瞪越大,呼吸也渐渐变粗,等到杨彪将话说完后,刘协猛然直起身子叫道:“好!”

这声音大的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让杨彪到是被吓了一跳。刘协话一出口也知道自己冒失了,舌头一吐,身子一沉又做了回去。这时候他才有了一丝少年人的天性流露。

刘协虽然回复了平时的样子,但他的呼吸还是有些急促,他略微有些轻喘的说:“太尉,此事就由太尉去安排,若需要朕配合,太尉只管开口,朕无有不从。”

“陛下对老臣的信任,老臣唯有为大汉鞠躬尽瘁,以报先帝及陛下。”杨彪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是三朝老臣,对汉室心怀忠诚,能得到当今皇帝如此无保留的信任也心中感动。

“此事就如此定下了,而且只有朕和太尉及董卿家知晓,切不可让第四人知道。”刘协说,此时他的话语中甚至还带了一丝的严厉。

“诺!臣等遵旨!”

第137章

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协自以为隐秘的决定在这个根本就是“全新”的皇宫中就没有保密性可言。有人说:皇宫和妓院是世上没不保密的两个地方。但这个道理,刘协和杨彪显然不是很清楚。

他们的决定在杨彪的人尚未离开皇宫之时就已经被传了出去,雒阳各个势力基本上都知道了。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曹操。

曹操并没有来得及在雒阳的皇宫中安插他的人,即使他们早已经开始关注长安和雒阳的局势,但郭嘉却依然没有功夫在皇宫中安插人手。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手中的人员开始紧张了,河北、边境、雍凉、巴蜀、荆襄、江淮和江南之地都急需人手,所以郭嘉也暂时顾不上刘协的身边。张辽也知道曹操只要同意出兵雒阳,那必然就是曹氏把持朝政的局面,那时别说在皇宫安插密探,根本就连皇宫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下,所以张辽也就没有刻意去提醒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