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张成的声音让正陷入暧昧的四个人清醒过来,曹清忽的和张辽分开,从罄儿那里拿了一个果子在手中,罄儿也赶紧继续她为果子剥皮的大业,婉儿也恢复了那让张辽的双腿感到舒服的工作。一时间,倒是让张辽感到有些失落,心中暗暗埋怨张成来的不是时候。

“进来吧!”张辽赶紧恢复正常的心态,他可不想让张成他们看自己的笑话。要知道,张成和张新他们是一直跟着他的老人,张成更是张辽儿时的伴当,私下里可是像兄弟一样的。

话音落下,只见张成手中拿着一叠白色的东西向张辽这里走过来。

一开始张辽还没有看清楚张成手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以为那不过是一些白色的绢帛,等到张成走近了,张辽才发现自己似乎错了,张成手里拿的分明就是白纸嘛。

张辽腾的一下从躺椅上跳了起来,到把曹清三女吓了一大跳,都惊奇的看着张辽。

“夫君,你……”曹清刚开口,就看张辽的眼睛直愣愣的盯着张成手中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注意她在说什么。曹清可不是那种即没脑子又小心眼的女子,她立即感觉到张成手中的东西一定是自己的丈夫极为重视的东西,而且所得并不容易。所以,曹清也就不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她相信她的夫君会告诉她原因的。

“张成,可是白纸的制作已经完全成功了?”张辽语气有些颤抖的说道。

“正是。主公请看,这就是作坊里刚刚制成的白纸。”张成的语气也有着按耐不住的喜悦,他将手中拿着的白纸举到张辽的面前,交给张辽。

张辽接过张成手中的白纸,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没错!就是这种感觉。和后世自己小时候在少年宫练字时用的宣纸的感觉是一样的,纸张表面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细腻柔软,虽然还没有达到后世那种极品宣纸的水准,却也有那时的普通宣纸的品质。绝对比现在的蔡侯纸要好百倍。

原来张辽在让曹洪帮他找到制纸的工匠后,就将这些工匠统统的集中到了他控制的作坊里,然后在详细的了解了当前的制纸工艺后,张辽就开始回忆后世的宣纸的制作工艺。要知道,在后世的中国纸张中,宣纸的名气是最大的,网络上对于宣纸工艺的描述也是最多的,虽然只是简单的原料和制作工艺的叙述,真正涉及到的关键步骤一点都没有,却也让那时迷恋过一阵收集文房四宝的张辽记住了这些简单的东西。如今既然要改进造纸的工艺,他自然不会藏私,反正这些工匠已经在被他招来的时候自动成为了他张家的人。

而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就是青檀树皮,它早在七十余年之前就作为纸张的原料而被造纸的工匠应用了。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好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后在一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这就是后来的宣纸的鼻祖。

而真正的宣纸闻名于世是始于唐朝,在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宣纸以青檀树皮和稻草为主要原料,在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经过长期的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

在张辽的记忆中,制作宣纸要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就是猕猴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

这猕猴桃原本就是中国的原产,在《诗·桧风》中就有记载说河南的密县一带有猕猴桃,当时人们把它叫作苌楚。猕猴桃藤汁的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将青檀皮和稻草纤维在纸浆中均匀分散,这样才能使制作出的纸厚薄一致,结构紧密。而密县就在现在的司隶校尉部,距离郭嘉的家乡阳翟很近,张辽派人去寻找的时候就交代了,让他们将找到的猕猴桃植株一起完整的带回来,就种在自家的后院里。表面上是以寻找水果为名,来掩盖宣纸原料和制作工艺中的秘密。但这猕猴桃也是好东西,非常好吃,到了立冬时就能成熟食用了。

而青檀树虽是泾县的主要树种,而泾县却远在扬州的丹阳郡。但并不代表其他地方就没有青檀树,在徐州的下邳和广陵以及豫州等地都有着青檀树分布,虽然别处的青檀树皮不如泾县的青檀树皮品质好,可现在也能将就,当将来打到江东,张辽自然会去泾县安排作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