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哪条街上?我好像记得书萱提过。”张灏仔细回想书萱说过的话,可惜这些事他一向不大放在心里。

“二爷,出了东大街一直往南走,过了平安坊的牌坊转而向东,打李家巷进去,半中腰里有个巡捕的小衙门,对门有座石桥,转过石桥,紧靠着有个姑姑庵儿,旁边有个小胡同儿,进小胡同往西走,第三家豆腐铺隔壁上坡儿,有两双红对门的就是书萱姑娘家。”

随着严海龙熟门熟路的道来,张灏满意于这小子过目不忘的本事,听的又有些迷糊,笑道:“那么复杂,亏你小子记得清楚。”

“咱自小生长在京城里,哪还有不熟悉的道路?”严海龙嘿嘿一笑,并没有什么自得之处。

清楚古时的百姓能记住复杂的道路,对于方向的辨别很出色,即是生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也是人人视为理所应当之事,远不是后世现代人可以比拟的。

胡凯笑道:“书萱母亲姓钱,到了她家,在门首喊一声钱妈妈就行,保管有人出来。”

“咦?你们都去过?”张灏不相信这两个家伙还能有这份闲心,连书萱娘家事都知晓。

“早上问的书萱一位堂弟,他亲口告诉的。”果然胡凯老实的道出实话,这份伶俐细腻的心思,已经证明为何张灏留他在身边的原因。

“那就快走吧。”张灏哈哈一笑,伸手扬起马鞭。

既然路远那就得加快速度,张灏一马当先,率先策马冲入行人稀少的官道,朝着东大街跑去。

三人不在说话,一起过了东大街径自向南,等跑过那块雕梁画栋的牌坊,打马从李家巷子穿过,果然巷子中间有个巡捕厅儿,对面亦是座斑驳破桥,底下河面浅浅,不过还算干净,不像北京城的沟渠中满是垃圾。

一些普通百姓见到豪门公子,并没有四下躲开,这天子脚下,人人对于富家子弟四处出没习以为常了。

四个一身皂衣的衙役懒洋洋的坐在墙根底下,一见有豪门公子策马过来,忙不迭的站起,其中一位领头的快步上前,点头哈腰的问道:“敢问公子寻谁家?”

胡凯笑笑,顺手扯下一只香囊扔下去,问道:“这是三钱银子,是爷赏你的,那钱妈妈家在哪?哦,他家姓文。”

一听是附近有名的文家,那衙役明显吃了一惊,周围邻居谁不知道他家是英国公张家的远亲,还有个闺女是灏二爷的贴身大丫鬟。

笑容越发恭敬,何况手中还有三钱银子的赏银,衙役含笑朝远处一指,笑道:“就在那桥上,路过那家豆腐铺子问问就清楚了,或是寻那家中漆着红色气派的大门,远近独此一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