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绝对是任何马贼头目都不敢面对的数字,即便偷偷在心里头想一想,腿肚子都开始发抖。而眼下草原上的八路军游击队,已经不止是红胡子一家。在哲里木,在科尔沁,甚至在更遥远的托克托,据说都已经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这无数家游击队如果都跟红胡子一样强悍的话,假以时日,这草原,这江山,最终怎么可能还会落入日本人之手?!
“你们这群废料,懦夫,给我打起精神来!入云龙不会跑得太远,等下一次……”鸠山少尉还在声嘶力竭地怒吼,马贼们却将他的声音屏蔽掉,全当是耳边刮过去了一股臭气。
他们不敢当众顶撞鸠山少尉,但是他们也不会种再对此人惟命是从。当信念一旦崩坏,所有附着在其上的美梦,都会碎成一地齑粉。马贼们先前之所以坚信日本人会坐江山,是因为最近这一年多来,日本人相继打败了宋哲元、阎锡山、李宗仁这些他们眼中高高在上的英雄,从北平城下一路打到了长江以南。而那个占据了大义名分的国民政府却只有招架之功,丝毫没有还手之力。但是今天,马贼们却惊愕地发现,这片江山的最终归属,也许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日本人在长城以南所取得的那些胜利虽然辉煌,毕竟距离大伙太远了。而眼前正在进行的战斗,却是他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事实!让他们不愿意相信,却越仔细琢磨,越开始怀疑自家先前的选择!
既然小鬼子既不肯将大伙当自己人,又不可能坐稳江山,大伙又何必犯贱,非得一路倒贴上去,自讨没趣呢?!一边毕恭毕敬地听着鸠山少尉的斥责,马贼们一边在心里头暗暗打定主意。下次再跟入云龙等人交手,一定要将坐骑放慢一些,枪口抬高一些。甭管对方是否领情,至少,至少不能让更多的游击队员死在自己手里。当然,若是能找到机会逃走就再好不过了。趁着跟红胡子还没结下什么大仇,跟他保持井水不犯河水。待哪天游击队真的成了气候,就带着麾下弟兄投奔过去帮助共产党打江山,说不定,说不定最后也能搏个封妻荫子呢,将来的事情,有谁能够预料!
“事实证明,入云龙的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终于发泄干净了连日来积压在腹中的郁闷,鸠山少尉以两句豪言来结束了自己的长篇大论,“能打败他一次,就能打败他第二次、第三次!诸位请跟我一起努力,胜利必将属于大日本帝国!”
第八章 戎机(19)
“胜利,必将属于,属于大日本帝国!”马贼们扯开嗓子回应,声音却显得有气无力。就算日本帝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又跟大伙有没什么关系呢!况且以大伙这几天来的亲身经历来判断,这场战争谁能笑到最后,还真未必可知!
“抬上小八路的尸体,整队回去向藤田长官汇报战果!”鸠山少尉没注意到马贼们的反应,或者已经注意到了却没放在心上。胜利已经伸手可及了,没有必要再把过多精力放在一群给个冷馒头就摇尾巴的癞皮狗身上。
他需要关注的是像入云龙和张松龄这样的能给帝国征服东亚计划制造麻烦的家伙。把他们的脑袋一个接一个砍下来,挂在马尾巴上炫耀武功。从上一场战斗的最终结果上看,酒井少佐的比拼体力策略已经初见成效。入云龙和张松龄等人虽然有些本领,却终究不如酒井少佐老辣。明知道这样下去情况只会对他们越来越不利,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扑上来,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
可以预见,只要车队继续向喇嘛沟前进,无论速度快慢,为了给红胡子那边制造撤离机会,赵天龙等人都将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出现在车队周围。而无论他们平安脱身多少次,终究会有那么一次,鸠山少尉相信,自己可以追上他们,永远解决掉这群麻烦!
毕竟是正规军校出来的“高材生”,鸠山少尉的战场感觉基本还是靠谱的。眼下,赵天龙和张松龄等人的确已经疲惫到了极点,特别是喇嘛沟来自游击队的那几个少年,因为年龄和体质的关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坐在马背上不断前仰后合,稍不留神,就可能直接从鞍子上摔下来。
但是,他们却依旧紧咬牙关苦苦支撑,谁也不肯开口喊一声累,也不肯脱离队伍,独自去找个安全的地方去休息。
“鬼子携带了化学武器,所以我们必须拖住他们,给王队长他们再争取出一到两天的撤离时间!”这是同意少年们加入行动之后,张松龄第一时间交待的答案。刚刚从差不多的年龄段走过,他比任何人都熟知少年们的心思。他不希望这场实力对比悬殊的战斗,成为比赛谁更不怕死的胡闹。他希望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明白自己今天的战斗到底有什么意义。那样,当危险真的降临时,他们才能不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后悔和恐惧!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着实印证了这个决定的正确。当少年们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全山人的安危之后,就把个人生死置之于度外。跟着赵天龙和张松龄,他们一次次端起步枪,向鬼子和汉奸射出仇恨的子弹。一次次果断撤离,无论眼前还有多少机会,身后的叫骂声有多难听。在一次又一次战斗中,他们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老练,让人不知不觉间就忽略了他们的年龄。
只是再勇敢的战士,也有体力耗尽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们大腿越来越沉,手臂也越来越酸软。“也许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摸摸预先藏在怀中的手榴弹,大伙在心中默默地想。有一点点恐慌,但眼睛里却是一片坦然。
“今天夜里的行动取消,咱们晾小鬼子一晚上,明天早晨再去找他们的麻烦!”虽然相信少年们不畏惧牺牲,张松龄却不准备把所有人都填进去。看了看天边最后一缕微光,断然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