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烽烟尽处[校对版] 酒徒 2377 字 2022-11-13

“不过三少爷你甭管这些,日本人把妖蛾子弄成了也没用。黑石寨周围除了草甸子,就是大沙漠,您随便找个地方一藏,把小鬼子累死也甭想找到您。”小心翼翼看了看张松龄的脸色,赵仁义继续补充,“但是到了那边,有几个人,您能不招惹最好别招惹。他们可都是地头蛇,比小鬼子难对付多了!”

听了大半天,张松龄总算听到了一句有用的。立刻抓住赵仁义的话头,低声追问,“哪几个人,我大哥跟你说过么?”

“说过说过!我全记下来了,在这呢,在这呢。”赵仁义连连点头,象念顺口溜一般低声朗诵:“黑胡子黑,白胡子白,见了黄胡子没棺材。红胡子请你喝杯酒,平平安安到西台。跨宝刀,骑红马,金砖铺地王爷家。前贝子,后国公,不让须眉雄中雄。真英雄,假英雄,谁人识得入云龙……”(注1)

整首顺口溜又臭又长,听得张松龄脑袋直发懵。好不容易等到赵仁义念完了,才赶紧将小本子抢在手里,一边看,一边皱着眉头追问,“这都是些什么跟什么啊?!比军队里的暗号还复杂?六哥你能不能跟我讲讲?这里头到底说的什么东西?!”

注1:清代为了遏制蒙古各部重新统一,特地在漠南分封了四十九个旗,漠北分封了六十五个旗。亲王、郡王、贝勒、国公不计其数,均可世袭。民国时期为了图省事,基本对清代政策没有变动,所以一个县大的地域,往往就能找出好几个贝子,国公。

第二章 出塞(6)

“这都是当地人自己乱编的,当然跟三少爷的文章不能比!”赵仁义凑上前,手指在嘴里沾了点儿唾液,又翻开新的一页,“这里还有,有大少爷当时解释给我听的,有后来我自己打听到的。我怕自己记不住,就全誊了一遍!”

顺着对方的手指移动,张松龄看到一批丑陋却非常工整的字迹,“胡子,就是当地人对马贼的称呼。黑胡子姓周,据说小名叫周黑蛋……”

不知道为什么,张松龄脑海里瞬间就出现了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情节。只是此刻自己头上没有乌纱帽,赵六哥的态度也不够恭敬。

但将注释中的文字和前面的顺口溜结合起来,他总算对目的地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原来黑石寨眼下虽然已经被日本鬼子占据,但因为兵力不足、当地历史和民情复杂等一系列原因,鬼子只能控制住县城。而出了县城五里以外的地方,就成了马贼、蒙古王爷和江湖豪杰们的竞技场。

不光黑石寨一个县城如此,眼下塞外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整个察哈尔省以及热河北部的赤峰县在内,情况都跟黑石寨差不多。日本鬼子与蒙古败类勾结在一起搞的所谓满蒙自治,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所有政令只能在有鬼子和伪军驻扎的府城和县城内施行,出了府城和县城没多远,就彻底化作了废纸一张。而草原上的能算做城市的地方,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其余大部分地区,眼下实际上已经彻底陷入了“蛮荒”状态,谁手中有枪谁说的算,谁麾下弟兄多谁就是官府。

在张松龄此行的目的地黑石寨附近,名头比较响的势力大约有七八个。其中半数以上为马贼,被当地牧民和过往行商称为四大胡子。这四大胡子来历各异,做事风格和手段也完全不同。具体说来,黑胡子周黑蛋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出生于马贼世家。做事风格,也最符合马贼传统。每次打劫商队,如果猎物不反抗的话,则只收取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货物做“保护费”,剩余的则留给商贩们保“老本儿”。然而如果猎物“不知好歹”奋起反抗,并且最后又被他给击败,则非但所有货物都会被洗劫一空,连货物的主人,也会被系数砍死,绝不宽恕其中任何一个。

白胡子叫做瓦特莫洛夫,是个从苏联流窜过来的白俄。其麾下弟兄,大多数也是金发灰眼睛的俄罗斯人。这家伙据说从前都是俄罗斯贵族,过惯了鲜衣怒马的日子。流窜到了草原之后,依旧念念不忘复国。终日周旋于蒙古王公之前,希望能得到后者方的财力物力支持,而蒙古王公们则看上了这些白鬼手中精良的装备。每每在和仇家争夺草场,或者进剿马贼的战争中,重金寻求白俄人助战。久而久之,白鬼们就真的沦落为雇佣军,今天帮着这个王爷对付那个国公,明天帮着那个国公威胁这个贝子,偶尔再兼职客串一把马贼,靠王爷们提供的“雇佣金”和商贩们头上收取的“保护费”,日子过得优哉游哉,乐不思蜀。

黄胡子大号叫蒋葫芦,原本是张学良麾下的一个连长。“九一八”事变之时开了小差,带领麾下弟兄入山落了草。之后又因为向鬼子出卖东北抗日联军的行踪,遭到赵尚志的重手打击。在东背三省无法容身,夹着尾巴逃到了草原地区。

毕竟受到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并且有一定的指挥经验,蒋葫芦带领所部残匪到了草原上之后,立刻成了羊群里的骆驼。非但将旧的马贼老大周铁木,也就是周黑子的老爹拉下了绿林道头把交椅,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整合了一只眼、没尾狼、元上元等数十伙小股马贼,一跃成为察哈尔境内都数得到的大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