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前人的经验教训,陈克复心中都有数,也因此在制定这些可能影响到将来整个王朝的制度时,他也融入了各朝中的优秀制度,而去除了一些错误不当的制度。比如此时的这个行省都指挥使司,陈克复对他就是思虑的最多的。
军队得勇猛,才能卫国开疆,可军队又得节制,不然就会失控,如唐朝一样。可又不能过于压制,不然就会有宋朝那样军队太弱的可能。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才是最正确而又最难的。
“我已经想好,和你一起上任的河东都指挥使司都督是王仁恭将军,左指挥使是尉迟敬德,右指挥使是秦叔宝。而提督由尧君素担任,左提刑按察使由陈孝意担任,右提刑按察使则会调刚归附朝廷的萧瑀担任。你的副手则拟定由长孙顺德担任左布政使,李孝常担任右布政使。这些,今后可都是河东行省的同僚了,未来你们至少得共事三年。”
听到王仁恭和秦叔宝与黑炭头尉迟恭来担任河东的兵马统率,长孙无忌倒是放心了些。这些人都是河北军中最忠于陈王的人,虽然王仁恭老头是半路加入的,但秦琼和尉迟敬德可是陈王的心腹将领了,有他们坐镇河东,倒不用担心军事这一方面。他现在唯一还有些担忧的则是这个都指挥使的权力过大。
陈克复看出了他的担忧,笑道:“别这么担忧,你上次说的收天下兵马之权的事情我还言犹在耳,怎么可能现在又犯下这么明目的过错呢。告诉你,都指挥使司虽然说是统领一省兵马,不过他们统领的不是正规军,而是各府县乡兵和民团。都指挥使司负责乡兵、民团的训练,登记挑选,以及粮草装备供给。他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负责朝廷与地方府兵们的联络。”
“就这?”长孙无忌有些不想信一省的都督,听起来风光无比,位高权重,结果只有这么点权利。
“当然。”陈克复微微一笑,笑的无比灿烂。
要想不让武将拥兵自重,就不能给他们任何机会,这可是陈克复从自身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
为了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随时能拉出去打,又能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军人乱政,陈克复可是绞尽了脑汁。最后还是觉得杨坚的府兵制度很好,就和后世的美国一样,最高的单位只是师营,唯有战时才会集结。而隋时,军队以鹰扬府为单位驻扎各处,鹰扬郎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全养在京城。只有打仗的时候才集结军队,平时是兵将分隔开来的。
为此,陈克复最后也还是选了府兵制度,加了一点改良。
陈克复如今麾下的几十万军队,其中就有一部份是府兵,当初陈克复还没入关时,在辽东、辽西、漠北就设立了约一百个鹰扬府,人数约为十万人。后来兵马扩编,又招募了约十万左右,然后还有十万左右的塞外联军,剩下的还有约十万左右的关外的乡兵、民团。剩下的,则是河北、山东、淮南、河南等各地投降的兵马,这些人数也约还有二十万在军中。
如今的河北军,人数多达六十余万人,这些还只是算在征的兵马,辽东关外以及河北等地的未征用乡兵,民团并未算在其中。这么多的大军,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隋朝时常规军的最高数字。
现在河北军兵马众多,将领更是众多。虽然整编解散了大量的俘兵降兵,但河北军的成份仍然十分复杂,早已经不复当初的纯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现在陈克复也必须拿出一个好的方案来解决。
新的府兵方案加行省都指挥方案,就是陈克复的全盘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克复会开始将所有的部队转换身份,除保留二十万禁军外,其余所有的部队全部转换为各地的府军以及乡兵、民团。
在陈克复的计划中,天下三十余省,近两百个府,每府将设置一个鹰扬府,每府一千兵马,所有的府兵人数约有二十万。然后将军队中的那些降兵、俘兵再清除出来,转为各府乡兵、民团的预备役兵马。再加上单独的十万水师,也将转为水师四舰队。
如此除掉那十万雇佣的塞外联军,河北军将保留五十万常备军,以及保持约四十万人的常规预备役乡兵部队,和四十万左右的二线预备役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