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九锡之礼,自汉朝时起。本来是表示皇帝对大臣们的巨大荣誉,一般大臣接到这种赏赐都会拒绝。但也有接受者,而且历史之上,这些接受的人都是十分有名的人,且大都是篡逆之臣。这也使得,加九锡到了后来,就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王莽被汉朝授九锡,后建新朝。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其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孙权被曹魏授九锡,后建东吴。桓玄被东晋授九锡,后建桓楚国。南朝四朝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然后创立新朝。
陈破军的祖辈,陈朝的开朝皇帝陈霸先当年也是接受了梁朝的加九锡之礼后,就篡夺了梁国,自立陈朝。
而且陈克复也知道,在历史之上,后来李渊先是立了代王杨侑为天子,后来又让其给自己加九锡,最后建立唐朝。占据洛阳的王世充也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自立国号郑。
只是没有想到,如今他倒是头一个从隋朝加九锡的大臣。这样一来,无疑等于是向全天下的人宣示,他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自己打算篡位。这突然的变故,让陈破军有些恼怒。
他一时也猜不出,这究竟是萧皇后为了保住杨杲的性命,而主动表态示好,还是萧后明知而故意为之。心中转了几圈,总觉得以萧后这样的女子又岂会不知道这些,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萧皇后的故意而为之了。也许是对他逼迫操纵他们母子命运的不满,也许还在为那天晚上之事而心怀怨恨。
但不论如何,这件事情已经让陈克复十分不满。按他的意思,他立杨杲为天子,也是要在其它人之前,先把天子立了出来,如此也能对他收服河北的兵马,及河北各地的地方官及大族士家有一些帮助。毕竟立了杨杲为帝,那他打的旗号依然是尊隋,如此一来,也能更好的收拢河北的军心民心。在局势未明朗前,他原本是不会做这些什么加九锡一类的事情的。除了引起一些人的反弹,根本不会有半点作用。
登基大典还在继续,一道道的仪式,繁复无比。
在大封了陈破军之后,杨杲后面总算没再出什么差错,一切都是按照先前教的来做。按陈破军早先的授意,杨杲在尊杨广为太上皇之后,又尊萧后为皇太后。其余如哥哥辽王杨暕也加封为齐王,还有杨昭的几个儿子,他也都一一加封。就连几个叔叔的儿子,也一一加封。加封了皇室之后,又将大隋的那些世家门阀中的权臣们一一加封。
王世充被加封为楚王、尚书右仆射、长安留守。李渊被加封为唐王,尚书左仆射、江都留守。宇文化及被加封为许王,太原留守。卫文升加封为秦国公,洛阳留守。裴仁基加封为吴国公,丹阳太守。杨义臣加封为河间王,荥阳太守。
那宣旨官捧着整整一大盒的诏书念了大半天,才将新皇帝的加封诏书念完。陈克复十分大方,将整个隋朝如今最有势力的那些大臣全都加封了一个遍。
特别是那些握有军权的大臣,不过这诏书中虽然大加封赏,却也不是那么简单。陈克复对李渊等人不但升官,且直接封王。但是却又给他们调派了新的官职,基本上新官职都不是他们以前的大本营。如李渊封唐王,他经营许久的大本营是河东是太原,可陈克复却让皇帝任命他为江都留守。如今的江都,谁都知道,那里早被陈朝大军三面包围,陷入困境。
而本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封了楚王之后,却又被封为长安留守。长安可是关陇世家的老巢,江淮出身的王世充入关内,去了却是抢占卫文升和宇文化及的地盘。其余各大臣也都差不多,丹阳郡如今改成了陈朝的建康郡,陈破军让他去做丹阳太守,这岂不是让他以一人之力,独自面对江南数十万大军。就算他有十万河北军,也不可能对付得了陈朝。
这样的一通加封,明摆着就是不怀好意。如对李阀和裴阀,对他们的加封都是调去江南,如今那里都是陈朝的领土,又怎么去的了。而对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来说,这封赏却是十分的好,不但封王加官,而且还将太原、长安、洛阳这些好地方都给了他们。他们倒是愿意接受,不过如此一来,却是等于抢夺了其它人的地盘,各方必然矛盾重重。
陈克复倒也没有想过靠这么点伎俩就取得什么效果,他这不过是搅浑水罢了。反正封王也罢,加官也罢,这些不过是张口就来,又不要本钱的买卖,开的全是空头支票,自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如果真的能挑拨了各方势力的关系自然是好,就算不成功也没什么。
如果真有人贪图那些王位官职,接受了杨杲的旨意,那就等于是变相承认了这北京的朝廷。拿一些空头封赏,如果能换来承认,将来以这大义名份,却也不会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