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日双方于中国战场紧张对峙,并频频调兵遣将准备发动一次新的大型攻势的时候,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代表里宾特洛甫是1939年8月22日坐飞机动身去莫斯科的。他随身带着希特勒亲笔的全权证书,握有同苏联缔结签字即立即生效的互不侵犯条约和“其他协定”的大权。
俄国人要求德国人承认拉脱维亚的利包和温道两个小港“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由于拉脱维亚全境都划在划分两国势力范围的界线的苏联一面,这个要求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希特勒很快就同意了。
里宾特洛甫在第一次会议后还告诉元首说,“期将就整个东欧地区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签订一项秘密议定书。”
当天晚上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第二次会谈的时候签字了。
德国人和俄国人达成协议太容易了,因此在这次一直开到第二天清早一两点钟的宴会式的会议上,绝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什么严重的讨价还价上,而是用来对世界局势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进行热烈而友好的讨论。
自从参加国际联盟以后,苏联总是以和平的维护者和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反对者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那种道义上的资本已经丧失净尽了。
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同纳粹德国完成了这笔龌龊的买卖,斯大林已发出了一场战争就要揭幕的信号,而这场战争又肯定将演变成为世界大战。他毫无疑问是明白这一点的,这将是斯大林这个道貌岸然者一生中最大的耻辱。
不过在政治上走入歧途的时候,俄国在军事上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发生在诺门坎的战争完全按照俄国设想到道路上行进下去了……
30日在大批飞机有力支援下俄国全线展开攻势,在重新补充的新式坦克群的掩护下。大部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一步步地向日军压过来。
23日,俄国军队对日军已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困,切断了日军的退路。
对此,关东军将主力第七师团投入战斗。25日,又决定将第二、第五师团投入战斗,力图改变战场上的被动局面,重新站稳脚跟。但却为时已晚。
日军退路已被切断,防御阵地也被穿插分割成几块,只能在几个孤立的据点里进行抵抗。
28日到29日,当日军师团司令部准备撤往赫尔斯坦河以北去时,突然受到来自高地的攻击,整个师团完全被坦克群包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