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

张绣温言却是在心中沉默一阵,其实原本他心中却是想随董卓混一段时间,混到董卓死后手中掌有大军就如原本的张绣那般占下宛城,然后才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发展。不过事情转变得有些快,皇甫嵩去职之后让张绣掌军,而张绣军中威望甚高,此事就连张温也听说一二,自然不敢随意换掉张绣,于是此时的张绣却是比原本的张绣提前掌握了一支三万人的大军,而且还不属董卓原本所部,对于野心甚大的董卓来说,对张绣和这支大军也属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盖因张绣的叔父就是自己麾下,而张绣也曾在自己军中效力,算是有个善缘,故此董卓与李儒商议一番之后却是觉得张绣可以收复,才有与张济的谈话和现在张济转达董卓对张绣的招揽。

张绣虽然不太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面对董卓的招揽,他却是犹豫了。张绣作为未来人却是知道董卓未来七年之内势力之大,就算是在董卓死后,他现在的麾下大将李傕,和尚在牛辅麾下效力的部将郭汜亦掌关中数年,若不是自相残杀到筋疲力尽,恐怕曹操亦不敢西向。

而张绣本来就想立足关中,再图关东,如果现在拒绝董卓的招揽无异于跟董卓反面,自己手上大军亦不如董卓,更占州县,倘若灵帝一死,董卓要除去自己易如反掌,而起还有张济的因素在里面,这也不得不是张绣的考虑。

细想一番之后,张绣却是发现不了一个可以不跟董卓混的理由,只要跟着董卓混,好处甚多,而不跟董卓混,好处一个也没有,反而将自己置于险地。苦笑了一下,张绣便下定了决心,对张济说道:“叔父,董大人如今何在?”

张济听了张绣对董卓的称呼和语气,便知道张绣的决定,连忙说道:“伯渊可是想好了,不用顾虑为叔的。”

张绣有些感动地点了点头,说道:“想好了,不过伯渊想见董大人一面。”

张济笑了笑,连说几声:“好、好、好啊。为叔却是对董大人有所交代。”

张绣却是笑道:“叔父且莫如此开心,伯渊未见到董大人尚未应下此事呢。”

张济却是笑道:“李儒曾对为叔说,伯渊绝对会应下此事。李儒此人料事如神,他所言的事没有错过一次,现在听伯渊说话的语气,为叔也自然是信李儒所言了。”

听了张济的话,张绣惊道:“李儒当真如此厉害?”

张济点了点头,有些感叹地说道:“每逢军中议事,李儒每言必中,现在我们几个将校都不敢小看这个书生,每次见到他都是恭恭敬敬的,不过他除了公事却不太搭理我们这些将校。”

张绣知道这是李儒在避嫌,听得张济言李儒如此厉害,张绣心中却是省起了一人,便试着问道:“叔父可听说过贾诩贾文和此人。”

张济听后沉吟了一下,良久才说道:“好像听说过,当日牛辅和李儒先后娶了董大人爱媛,为叔亦受邀赴宴。李儒的宴上却是见到一名中年文士,听旁人言就好像是叫贾诩贾文和,听说此人是李儒好友,故此受邀此宴。他在军中只是一小吏,若非他是李儒好友,亦不会到场。怎么了,伯渊,汝可认识此人?”

张绣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只是听说此人亦是武威人,绣在军中遇到乡人,听闻此人在乡中小有名气,又在董大人军中,故才有此一问。”

张济“哦”地应了一声,也没有再谈贾诩,而是说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为叔带汝去见董大人。”

张绣点了点头,见到张济有些发晕,知道他是刚才酒喝多了,便告罪了一声,退了出去。刚出得房门却是见到邹氏捧着一碗醒酒茶,张绣行了一礼,说道:“婶婶却是细心,知道叔父酒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