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公子教诲,我等定会铭记于心,一刻不敢忘怀。”两位少年看向陈祗的目光越发地显得热切了起来。等这两个少年兴奋地往书院跑去之后,陈祗回过了头来,看到了几乎用同样的目光看向自己的丫环贞儿,不由得笑了笑:“怎么,公子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贞儿摇了摇头,甜甜地笑道:“公子能让这些佃户与客户之子入府学文识字,让奴婢觉得份外的高兴,公子的仁慈之名,必然能在江阳百姓的口中传颂。”
听到了贞儿此言,陈祗笑了笑:“公子我只是不希望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与他们的父辈一般,除了背朝黄土脸朝天之外,再无余技,教授他们知识,也是希望,以后他们能帮到我罢了。”这些孩子,也算是自己实力的一部份,只不过,现在不过才刚刚把种子种进了地里面,还需要浇水,期待他们发芽,乃至茁壮成长。
陈祗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一丝说不清是期待还是其他的神情,那种本该只有成年人才有的表情呈现于陈祗脸上之时,贞儿不由得一愣,旋及提步随着陈祗朝前走去。“公子您这是要去哪?”
“我去看看他们,这几个月来,我这个陈氏家主还真没有踏足过这个书院呢。”陈祗颇有些汗颜地道。没办法,前段日子,甘宁在的时候,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日程全都给安排得满满的,除了从张进的嘴里知道一些书院的消息之外,还真没去书院里边好好地看看。
※※※
陈祗走入了书院,顿时让那院落里边坐得密密麻麻的身影给吓了一跳,看样子,几乎所有学童都没有按自己的嘱咐回家休息,都到了这儿,努力地研习所学的知识,绝大部份的学童都手指一根细竹,在跟前的沙盘里练习着书法。其他的,也都抱着竹简,在那作埋头苦读状,虽然这么多人挤在一个院子里,却没有一丝丝的人声发出,大伙都安静地各干各的事,除了那划过细沙的轻声之外,就数陈祗的脚步声最为醒目。
这时,已然有人让陈祗的脚步声给惊动了,抬起了头来,看到了陈祗之后,赶紧向身边的人传递着信息,不多时,近三百学童齐齐起身,向陈祗施礼:“见过公子。”
“不必多礼,都快坐下吧,都坐下。方才公子我看到了两位学童在放假期间,也赶来此地研习学问,所以,也就乘兴过来看看,没想到,大家都在,呵呵。”陈祗看到这些孩子们恭敬而感激的神情,心里边很是愉快地笑道。
“尔等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为我陈氏效命多年,皆为忠恳之辈,故尔,公子我也不能不有所报,所以,特地请了著名学者公河公的得意弟子张先生来教习尔等,还望你们能努力学习,不要辜负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才是。”陈祗缓缓地走在学童之中,看着这些年青的学童,其中,有数十名乃是夷人的子弟,他们的父兄也都是陈府的佃户,在陈祗的观念里,对于汉夷之分并没有多么的严重,何况于后世,少数民族考试还能获得加分呢,生活在北方的汉族,亦经常向往那些山清水秀的少数民族山区。
虽然现在而言,汉人百姓对于夷人抱有戒心,但是,对于陈祗的举动,江阳城的百姓们除了赞诵之外,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就连那些好勇斗狠的夷人百姓,也对于江阳陈氏颇有好感,至少在他们的心目中,江阳陈氏的家主不仅不欺负他们这些少数民族,还对他们一视同仁,这一点,最是让他们感到欣慰。
背起了手,走到了院落正中,学童们已经全都跪坐在各自的席案前,抬眼看着这位让自己有机会学习的陈府家主,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陈祗的训导。
“喏!”近三百学童齐声高喝,一个喏字,犹如那千军应喝一般,激得陈祗面色微红,走上了台阶,看到这台阶上的书案和矮榻,还有笔墨竹简,陈祗知道这儿应该就是平日张进所呆的地方。陈祗站到了书案前,看向下面跪坐得笔直的学童。“你们的先生告诉我,你们都很是聪慧,他所教授的东西,你们都能够用心的去学习,这很好,但是,要记住一点。学以致用,才是你们学习的最根本的目标。”
“另外,我让你们来学习,如果有人,希望你们能教他们读书识字,你们会无私的教他们吗?”陈祗在台阶上走了几步之后,看着这些接受了几个月文化教育的学童们道。
孩子们都有些不知所措,看着陈祗,不明白陈祗是希望还是不希望,这个时候,有一位夷人少年有些胆怯地站起了身来,冲陈祗这个年纪与他相仿的公子恭敬地长揖之后道:“公子,小的该死,小的弟弟也想学,小的不知轻重,竟然也教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