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海疆[校对版] 骠骑 3098 字 2022-11-13

没等陆伟反应过来,随即清军军官似乎遭到了袭击,大约等了半分钟,外甲板的舱门缓缓打开,里面一名脖子上系有红丝带的士兵道:“下半层就是军官宿舍区,往左走下四层是弹药库,你们一共来了多少人?”

陆伟环顾左右道:“我们十个人是先头部队,后面有五百人,告诉你们的兄弟咱们自己人进来之后一定要系好红丝带,尽量不要参加舱下的战斗,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去干,夺取控制权之后就要靠你们战斗了!”

由于裕廊岛码头与小镇有大约二公里左右的距离,在不响枪的情况下,码头方向出了问题小镇上可以说是毫无察觉,因为裕廊岛只不过是个可利用面积并不大的岛屿,与后世的裕廊岛工业区是新加坡政府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将全岛的地形进行了大改造才建成的,眼下的裕廊岛不过是英国人可以利用的一处拥有天然深水港的岛屿罢了,所以英国人也不会担心岛上的那些华人苦力会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

英国方面得到的情报是中华帝国舰队在前往新加坡途中可能发生意外,舰队转向中南半岛方向,所以英国人很自豪的将这个情报提供给了唐嘉尧,以至于整个舰艇编队内的所有人都能彻底的放松神经核警惕,可以说林海疆的这个假战术机动骗过了英国人的耳目,白天以十节的经济航速向西航行,夜间以十二节的航速返航。

在短暂的摸哨行动之后,很快潜入码头的突击队将码头周围的几十名零散的英国士兵全部被控制了起来,而海东青号、南园号、长福号三艘军舰外层甲板上的清军哨兵已经被起义士兵和突击队员所控制,在码头苦力惊讶无比的目光中,突击队员飞奔扑向各舰。

这已经不是中华帝国特种部队突击队第一次成功夺舰了,可以说这些用后世观念、训练方法教导出的突击队员们最喜欢的就是有挑战的行动,比如把敌人的战舰变为我方的缴获战利品,或者深入敌方境内大肆进行破坏、暗杀、绑架等他们最愿意干的!

夺取战舰控制权的战斗在悄无声息之间进行着,大部分清军都选择了默默的举起手,老实的被集中在一个舱室内看管起来,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那些身穿黑衣手持短枪,甚至连脸都是黑色的家伙是哪里来的?

巴图鲁号、哲锋号两舰巡弋相汇之际,李维国与席迅几乎是不约而同的看了看表,又看了看严重违反海军夜间灯火管制原则与交战原则的对方战舰,相继下达了减速,半车缓行的命令。

李维国满脸激动表情,用颤微微的手从怀中掏出了红丝巾系在了脖子上,将代表着自己前程仕途的顶子丢在脚下,猛的一拔指挥刀,一拽这根让自己无比痛恨的辫子,割断辫子后将刀交右手,随即李维国拔出手枪道:“行动!”

在巴图鲁号、哲锋号上,起义官兵以及其中的潜伏特工则手持武器开始由计划的逮捕清廷的鹰犬,巴图鲁号、哲锋号上的行动可以说异常的顺利,其实无论是李维国还是席迅,他们都感到非常的庆幸,由于他们受到了排挤才会使得今晚的行动如此顺利,清廷确实没少下工夫,如果清廷方面能将上面制订的方案真真正正的落实下去的话,那么恐怕黎明行动早就要夭折掉了。

一个没落的王朝,一个腐朽的机制,一群贪官污吏在一起能干些什么?即便给他们再好的政策让他们去办好事,他们也一样能办得下面民不聊生,这并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执行人的问题了,有这样的对手李维国和席迅真不知道是应该感到庆幸还是悲哀了?

林海疆搭乘海南号作为中华帝国海军此次行动的战略决策者,直接参与了此次行动,根据海图坐标方位计算裕廊岛已经不远了,陆伟的夺舰能否成功?五艘战舰到底能够缴获夺取几艘,如果双方发生交火,帝国主力舰队是否有必要在新加坡向悬挂英国国旗的清廷战舰直接开炮?

可以说林海疆有很多疑问和担忧,在这个通讯与资讯极为不发达的时代,林海疆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的催促总参谋部的战略、战术参谋们,最好能够制订因地制宜的计划方案,虽然林海疆千百遍的提醒,但是陆军官校毕业的新学员还是在图上实施标准化作业、作战程序!其大脑就好象不会打弯一般,努力过一段时间之后,林海疆才明白,原来很多事情真的有天赋的存在,欲速不达的道理林海疆非常明白,只能尽量在完善力量学习之后以实践作为检验能力事实的唯一标准。

很快,两艘挂满了红色船灯的战舰出现在了黑夜笼罩下的海平面上,飘摇的灯光在望远镜中拉起了弧光,可以说基本是什么都看不见,天空中的一轮明月似乎也能帮上忙,在皎洁的月光下中华帝国海军主力舰船全部开始加速,目标直指裕廊岛方向。

对于海东青号、南园号、长福号三舰的武装控制都是在其本舰的起义官兵和帝国情报总部内应的带领下进行的,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轻车熟路,不过每艘军舰上的轻武器库却都无一例外的由督监带来的所谓自己人控制着,这伙人大多数是满人,尤其战舰靠岸之时,即便值夜的哨兵枪膛里面也不过只给三发子弹,根本目的就是防范舰上的水兵作乱。

海东青号、南园号、长福号三舰不同于巴图鲁号、哲锋号二舰,因为巴图鲁号、哲锋号担负了巡弋任务,所以武器库的警备也就相对松弛了一些,出其不意的夺取了武器库之后,迅速控制全舰以达到武装夺取控制权的目的。